图书架上寻初心故纸堆里看岁月 兰州书店市场的“守望者”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颜娜程珊珊周栋楠王潇旋文/图
从记忆里的新华书店到如今的网红书店,还有市场上独特的二手书书店以及专业书书店,兰州的书店跟随着时代的沉浮,在经历了变迁之后,在书籍市场中“爬模滚打”、勇于探索的书店从业者们对于书籍市场的发展,对于书店如何更好、更广地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和视野也有着自己的想法,走进这些资深的“书世界”从业者和探索者,跟着他们的心路历程,感受金城书店的那些“风云变化”。
转型还在路上并且没有终点
有人说,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近年来,由于运营成本过高、网上书城分流大量消费者等多种冲击,兰州图书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很多街头巷尾的小书店纷纷关门歇业,兰州本土实体书店日渐萧条。而关于实体书店存亡的讨论也是不绝如缕,很多书店经营者为了谋求生存,纷纷寻求转型之路。
拥有17年历史的传统书店广场书城也因为电商的迅猛发展,被迫改变单一的模式,走向转型之路。
广场书城的负责人王剑告诉记者:“转型后的广场书城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零售功能,而是定位于打造一个城市文化空间,不仅集合了书店、茶艺咖啡、餐饮等业态,还会举办许多大型讲座、沙龙活动,这样的“书店+”模式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体验,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书店转型升级是实体书店一次重生的机会。”——广场书店负责人王剑
王剑,毕业于兰州大学,做过10年出版社编辑,7年的独立出版人,正是这样的经历,在2002年,王剑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实体书店——广场书城。“当时,因为兰州的实体书店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而广场书城开业后,给很多热爱阅读的人带来了精神食粮。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的时候,书店的读者就已经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王剑顿了顿说,“当时纸质图书作为大多数读者主要的阅读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阅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生活习惯。”
“从2002年广场书城开业到2010年,纸质图书还是占据绝大部分市场,图书的销售额也是非常乐观的。但从2010年,随着电子书和网购图书的兴起,实体书店的销售额开始明显下滑。”王剑说。到了2013年,受电商的冲击,销售额逐渐下滑,广场书城的经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尽管王剑不断调整策略,但是收效甚微。此时坚守实体书店经营的他深深意识到,实体书店不转型,已经无路可走。
迷茫的他开始前往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地做市场调研,学习国内实体书店转型比较成功的转型的方式。在2015年,王剑开始了新书店的讨论和设计,在7月份,创办了具有兰州特色的理想国度书店倚能店。“理想国度,我的理解就是它是我们精神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独立且有别于他人,所以每个人的理想国度也不一样。”王剑是这样解读书店名字意义的。而理想国度书店倚能店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书店形式,是集图书、咖啡、饮品、玩具于一体的文化交流场所。
“当时店面还没有装修完成,在6月份,就有读者在网上发帖称兰马来了,兰州最美书店也来了。当时底下回帖的人特别多,这也给了我很多的信心。”王剑告诉记者,“当时是被迫转型,其实我心里也没有底,自己在摸索,但理想国度书店倚能店开业后,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热捧,吸引力很多读者光顾。这家书店成为甘肃第一家以阅读为主题而有别于传统书店的新型阅读空间。”
说起书店转型发展的成功,王剑认为是“被形势逼迫”,并把这次转型称为“实验”。他告诉记者:“我们实验以后发现,兰州读者对阅读空间十分渴望,所以阅读量很大,那时候,我们自己没做宣传,而读者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一发,理想国度在一夜之间就火了。”也正是因为理想国度书店倚能店的成功转型,给了王剑莫大的信心,在2016年,理想国度书店华联店正式开业,使“理想国度”品牌效应迅速扩大。
2017年底,王剑决定将传统书店广场书城整体转型。2018年春节期间,全新的广场书城开始试营业。据王剑介绍,广场书城在改造过程中,对于图书、读者、空间等元素有了非常成熟的定位,不仅可以突出休闲阅读方式、文化交流和城市书房的特点,而且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书城以新的形象重新站立,用新的功能服务读者,引来行业内外更多的关注。
而且在短短3年时间里,王剑打造了4家不同主题的理想国度书店。“因为书店的位置不同,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也不一样,预计在今年十月份,理想国度安宁店将会正式开业,而它的读者群体主要是高校学生。”王剑微笑地说道。如今,理想国度书店在甘肃图书发行界和读者圈被很多人所熟知。它是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生活新空间,改变了人们对书店的传统观念。
“书店转型是必须的,是实体书店一次重生的机会。”王剑说,目前来说,打造“图书+”模式,改变传统书店的单一化,开设了阅读、休闲、娱乐、讲堂等体验区,引进了文创、餐饮以及休闲娱乐等项目,进而打造以阅读为主题的文化空间是书店转型升级的一种形式。
转型还在路上,并且没有终点。
从10平方米小店到甘肃最大二手书店
在正宁路古玩城市场的二楼,有这样一家集新旧图书、古籍文献、民俗物件、票证、报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书店,那便是五泉淘书斋。这个书斋成立已有13个年头,经过四次变迁,如今收藏各类庞杂的书籍达30万册。而这家书店的店主王林是一位思维活跃的80后,他告诉记者:“别看这里有点杂乱,对于爱书的人来说,这里有无穷的宝藏,很多喜欢怀旧的读书人,都喜欢在这里感受‘淘’书的乐趣。”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家里有很多书籍。2006年结婚之后,生活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家里的书籍没地方放,于是我便和妻子将家里的旧书拿到五泉山公园脚下摆地摊卖。”王林顿了顿说,“生意还不错,有很多市民看到我们卖旧书,便问我收不收旧书,当时我一想,反正都是卖,那就收购。于是,我地摊上的旧书越卖越多。书籍太多没地方摆放,便开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店,这也就是五泉淘书斋的前身。”
在王林的书店,记者看到,在一排排陈旧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旧书籍,王林指着这些书微笑地告诉记者:“你别看这些书陈旧,收藏价值可不小。但是为了收购这些‘宝贝’,都快倾家荡产了。”据王林介绍,自己在收购这些图书的过程中,也吃过很多亏。“为了买到一套书,当时卖家要价十八万元,而我自己身上只有五万元,便四处向亲戚朋友借钱才买到了这套书。得到了这套书之后,我没有着急出售,想待价而沽。谁知,这类书籍的市场价又跌落回了原价,十八万元的书五万元就卖了。”王林表示这样的事还不少,在这个行业,真正是“占不完的便宜,吃不完的亏”,能大赚一笔,也能功亏一篑,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心智。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这里有无穷的宝藏,很多喜欢怀旧的读书人都喜欢在这里感受‘淘’书的乐趣。”——五泉淘书斋负责人王林
谈起收购这些二手书的过程,王林表示非常艰难,有些人并不懂得这些书籍的价值和意义,将这些书籍当垃圾一般随意丢弃,为了寻这些“宝贝”,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垃圾堆里找上一整天,甚至有些垃圾被运输到其他地方,自己得知后,连夜赶往收购站等候。当运送垃圾的车辆卸下这些“垃圾”时,他便立刻上前在垃圾推里寻“宝”,以高于书籍很多的价钱向收购站的负责人买下这些书籍。
“以前,喜欢读纸质版书的人很多,二手书市场也是非常乐观的,但如今,实体书店受电商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对于二手书市场来说,更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王林谈到二手书市场如今的现状时,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如今,走进这里的读者一般都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偶尔也会有学生光顾,读者越来越少,书店生存也越来越艰难。但是互联网本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电商的冲击下,互联网也为二手书市场提供了生存的机会。通过全国专业的二手书网站,消费群体由本市读者扩展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读者,这也是目前我们店二手书销售的主要途径。”
谈到二手书未来的发展,王林无比担忧,他告诉记者:“随着二手书市场发展越来越不景气的现状,我希望将这里发展成二手书的集散地和大的交易平台,以这个书店为灵魂,通过这个书店辐射周边更多的小书店,让更多的人走进二手书市场,从这里寻找历史的痕迹。”
带着初心与书店一起迎接崭新时代
“虽然大家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但是文化传播的本质功能不会变,载体和形式不会改变大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阅读’。融合发展很重要,我们出版,有资源、有作者的属于主流媒体,新媒体,有市场、有读者,但是总是作者不详,互相借鉴学习才是必由之路。”
——新华书店经理张征
张征今年48岁,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甘谷县新华书店参加工作,他先后从事过图书流供员、出纳员、门市主任、财务会计、财务科长、财务总监、县区店经理、市新华书店总经理等岗位,已在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战线上整整奋战了26个春夏秋冬。
在张征看来,自己从事的所肩负的工作社会责任意义重大。在这26年来,他获得过各种各样的荣誉,见证了新华书店发展的风风雨雨,从当时门庭若市,热销书一本难求到现在书店转型升级寻求突破,他对新华书店有着深刻的感情。张征说:“从青春时代开始,我就是书店的一份子,现在我也要带着初心与书店一起迎接崭新时代。”
他曾在天水市麦积区新华书店任经理期间让书店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一路带着麦积区新华书店销售每年以300万元的速度增长,屡屡创下佳绩。2015年张征到定西市分公司任总经理,在实践中推出新举措,实施精准脱贫,支持教育“百千万”工程,全市2015年实现销售1.54亿元,荣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提名奖”。2016年张征被飞天出版传媒集团推荐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新华书店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个人被增选为定西市政协委员。
如今的张征,是兰州市新华书店的总经理,他说:“新华书店经过了80年建设发展,业态、运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和精神我们要永远保留,在新环境下我会继续坚守在岗位,与大伙一起将历史悠久的新华书店传统创新继承下去。”
谈到数读时代对传统书店的影响,张征说:“虽然大家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但是文化传播的本质功能不会变,载体和形式不会改变大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阅读’。我觉得融合发展很重要。我们出版,有资源、有作者的属于主流媒体,新媒体,有市场、有读者,但是总是作者不详,互相借鉴学习才是必由之路。”
“眼下,我觉得传统新华书店应该创新运用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打造创新阅读空间,提供创新知识服务,另外,还应该面向国际,开拓国际市场,依托‘一带一路’开展文化交流,跨文明对话。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
静水深流偏安城市一隅的特色书房
“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发现人类智慧的宽阔和深厚,如果碰巧引你们喜欢上了读书,对我来讲那是善莫大焉......”
——凤栖梧书店店主马寅桦
与很多其他传统书店不同,凤栖梧书店店主马寅桦是一位懂书、爱书、嗜书如命的人,在他的店里,你既可以在轻音乐弥漫中挑选心仪的书,也可以和店主讨论历史、文学和关于书的一切话题,很多人形容凤栖梧是兰州为数不多的“开放性学术性书店”“城市一隅的特色书房”,这二十年间,虽然它几经变迁,但依然保持自己特有的风格特色,影响了一大批热爱读书之人。
1999年,正值实体书店的辉煌鼎盛期,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的马寅桦在兰州东方红广场附近创办了最早的凤栖梧书店,后来在银川和安宁区又开了两家分店,几经变迁,就只剩下搬迁后位于兰州大学附近的这一家凤栖梧,在兰州的这两家因都位于高校附近,二十年来,很多读者陆续离开兰州,但对于凤栖梧却有着难以忘却的情怀和记忆。
“与很多堆满教材、青春小说的书店相比,这是一家满是文学、社科类图书的书店,店内音响中还播放着舒缓的音乐,它陪伴了我大学四年的时光,一直到现在,我在外地工作了,都对这家书店念念不忘。”来自陇南的王仁说道。
凤栖梧书店只有大约90平米,但所有空间几乎都被书架和书籍占领,书架上空到天花板的空间都被各类密密麻麻的书籍填充着。马寅桦介绍,店里大约有50万到80万册书,种类有2万7千多种。不同于传统书店教材、辅导书、畅销书占主体的经营模式,凤栖梧书店的书主要涵盖文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西北史地几大板块,用“书籍精品的陈列馆”形容凤栖梧丝毫不为过。架上的每一本书几乎都是马寅桦亲自挑选,也同时透露着凤栖梧的品位。店面小、也没有临街,少了一丝商业气息的同时多了几分文艺静雅。“酒香不怕巷子深”,近二十年来,马寅桦的凤栖梧和一帮忠实的老读者共同成长、沉淀,在纸质书日渐衰落的年代,他们依然选择纸质图书,依然青睐在每一页书香味中汲取精神食粮。
谈及网络时代对传统书店的冲击,马寅桦说,“如果说西北书城和纸中城邦这种大书店是黄河,那我的书店就是一条小溪,我对书店的定位是个性化和小众化,这是我的生存智慧,也符合我对书店的定位。”其实记者了解到,早在书店创立之初,马寅桦就尝试过“书店+咖啡”模式,但因为种种原因,他索性抛开杂念一心一意只做书,他说自己未来也不会考虑“书店+”模式。
这些年来,凤栖梧书店没有热闹喧嚣的促销,没有眩目多彩的广告装饰,它本身就朴实的像一本普普通通的平装书,素面朝天、清清爽爽、不饰张扬、无声无息。但很多读者难以抵挡那里边的幽幽书香和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不论是网红书店、网络书店、还是独立书店,他们只是一种阅读载体和形式,真正滋养我们的是书中内容,我爱读书,我也服务于热爱读书的每一个人,在网络时代书店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之所以有我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风格特色,我才没有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马寅桦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长华)日前,陇西嘤鸣诗社一行5人,来到甘谷县磐安镇南坡寺王权纪念馆,与甘谷县王权学术研究会、甘谷县诗词...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