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琦 从挨饿的年代到富裕的生活

天水日报 2019-09-17 22:34 大字

见习记者闫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困难重重的时期,许多事情都在不断的改变,各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极为不同的,经过70年的发展变化,从穷苦、弱小,变得强大、昌盛,祖国一步步的历史轨迹见证着中国人民生活发展的巨变。

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甘谷县志办采访,见到了甘谷县原党校支部书记王效琦老人,他身着干净纯朴的中山装乐呵呵的对记者说:“我是1955年出生的,今年64岁了,新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我基本都经历过,现在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效琦老人边回忆边说:“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就是在我小的时候,整个陇海地区都知道甘谷县人民,大家对我们的印象非常的不好。比如说,坐火车经过甘谷县的时候,列车员就会提前通知旅客,请拿好自己的物品防止被偷盗等。其实并不是说我们甘谷人坏,主要是因为当时人多地少,是因为大的社会环境导致人们贫穷,在甘谷有句俗语这么说‘半年劳动半年跑,半年不跑吃不饱。’所以,生活逼迫他们到处去讨要、贩卖自己种的辣椒、毛衣等换粮食充饥。那时候的甘谷人也主要靠陇海铁路养活着,只有靠着扒火车才能走出去,才能吃饱不挨饿。现在的甘谷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更不会有人不买票去扒火车了。”

“小时候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挨饿,那时候只想着能有吃的就好了。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实在饿的不行了我就跟着我二姐去路边摘了点麦穗搓着吃,结果被看田的人抓住把我们打了一顿,那时候国家正在摸索中发展,实行的计划经济,吃不饱是常事,而现在的社会根本不存在吃不饱的问题。”他感慨道。

七十年代,王效琦就去从军当兵了,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顺利地进入学校学习,并且参加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的高考。1980年,王效琦被分配到了磐安镇担任乡镇干部。“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实行了我们县的包产到户制度,仅仅一年的时间,到了1981年我们开三干会的时候,已经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粮食,粮食一下子吃不完了,经过两次三干会的经历对比,我感觉真的太不可思议了,人们的日子开始越来越好了。”王效琦说。再后来进入到21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开始大幅度发生变化。王效琦说:“从2000年开始至今,我们各个方面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在工资方面,就从我个人来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个月才四五十块钱,到后来不断的翻倍增长,现在光退休工资都一个月几千块了。我们家的住房也是由以前的土木结构的土坯房转变成了砖瓦房,再后来又搬到了县城里的楼房,变化是非常大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好的太多了。”

采访结束时,王效琦老人拉着记者的手掷地有声地说道:“随着时间的前行,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作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经过几十年来在自己生活上的变化,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国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祖国的强大让我们充满了信心,希望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新闻推荐

■颉炜 乡村教育路在脚下

颉炜,现任甘谷县磐安学区校长,天水市骨干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2017年甘肃省“最美人物”。他2012年由县城来到甘谷县偏远...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