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是我的使命” 访《激流飞渡》编剧牛勃
既是编剧又是天水市知名作家的甘谷县文旅局局长牛勃,三年内创作五部秦腔剧,《睢阳魂》《像山情》《椒香里的麻辣事》《激流飞渡》《玉兰仙子》《审钱》从历史剧到现代剧,从神话剧到红色题材。近年来,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优秀剧目展演中,时常有他的身影。
谈及为何突然从文学创作转向戏剧创作,牛勃不无遗憾地说,这几年重写戏,不是因为闲,恰恰是因为太忙了。多年来,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创作,全部来自于早上五点半到八点这两个半小时。因为创作长篇小说需要相对整块的时间,而现在对多项工作集于一身的牛勃来说这个奢望没了,便转为搞戏剧创作。
“时间是碎片,但坚持下来也能搞成个东西,这办法写戏剧可以,写长篇小说不行。去年我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的散文集《远去的背影》,但内中文章全是前些年写的。而写戏我可以一个早晨写几句唱词,一周写一场戏,几个月下来,一本戏也就写成了。”对除写作再无任何嗜好的牛勃来说,搞戏剧创作相当于丢卒保帅,但也只能一根筋坚持走到底。为保戏剧创作,几乎放弃了其他文学创作,牛勃戏称自己在甘肃文坛上已成了“消失”的人。
甘肃曾经是全国戏剧大省,天水是戏剧大市,当时间将接力捧交到新一代人手上时,牛勃想,自己应该不辱使命,有所作为。戏剧是需要高度合作的综合艺术,几年的戏剧搞得他既疲惫,也很狼狈。“说撑起了天水戏剧创作的半个天不敢当,但三年内创排了四个大戏,一个小戏却是真的。有的还产生了一定影响,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没什么。我认为这几年有价值的是作了些探索,而其重点还在如何使戏剧表现当代生活。”作为天水市知名作家的牛勃,在谈论其戏剧创作历程时,依然如他的文字一般谦逊认真,而又朴实无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编完《甘谷县志》后,牛勃在磐安采访了很多八十岁左右的老人,红军当年的悲壮情景让他一次次热泪盈眶。新世纪以来,牛勃在编写《甘谷史话》《甘谷军事志》,创作历史文化散文集《此景》时,想就红军在甘谷的活动写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名党员作家,不能用文字为牺牲在甘谷的红军将士立传,我自觉问心有愧。”为此,他翻阅了大量关于红军长征的书籍,并到贵州、会宁和陇南采风,之后便有了今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激流飞渡》。
“既然选择上路,就得一往无前。戏会比小说难写,要在有限的时空内塑造出几个血肉丰满的人物来,绝非易事。红色题材有它的优势,我以为红军塑像、立传、树碑的虔敬之心写作,自然就少了写小说时的那种从容。”牛勃说《激流飞渡》和《玉兰仙子》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成绩谈不上,却总结了许多教训,这些教训十分宝贵。对他而言,苦并快乐着既是他过去的写照,也必将是今后的写照。
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服务,始终是牛勃创作的动机,也是他坚守的创作原则。“我的创作不管是哪种形式,题材都是选自天水范围内的,更不惜冒创作题材狭窄之嫌,这也是我的初心。”
新闻推荐
本报甘谷讯【通讯员文宣】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一行,日前调研督查了甘谷县古坡镇乡村旅游、古坡草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