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贷款套路多 民警告诉你该怎么办

天水晚报 2019-03-12 11:12 大字

现在网络上各类贷款广告非常多,虽看起来十分方便,但实则暗藏陷阱,不少市民在办理网络贷款的过程中损失惨重。那么,如何有效预防网上贷款被骗,在被骗后又该如何处理呢?3月8日,在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市民,办理贷款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勿信所谓的低门槛、无抵押等。

□本报记者 裴婷婷

警情快报

去年12月,家住甘谷县安远镇的王某在手机上点击了解“平安普惠”的贷款详情,并在提示下填写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今年1月25日,王某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消息,表示王某在“平安普惠”申请的小额贷款已经通过。这条消息中还提供了一个客服QQ号码,要求王某进一步与之联系。随后,王某添加了信息中所提供的QQ号码,开始了解贷款具体事项。对方告诉王某,他可以办理5万元贷款,但首先要与其签订合同,并在放贷之前缴纳贷款额度10%,即5000元的保险费。王某并未多想,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账户转款5000元。

今年1月26日,这个客服又以刷流水为由,多次让王某向多个不同的银行卡转款5万元,之后又继续要求王某转款刷流水,王某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随即报警。

骗术揭秘

“从王某的遭遇看,他点击的‘平安普惠’是伪造的钓鱼网站,是犯罪分子用来锁定作案目标人群的常用方式。”在市反诈骗中心,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赵智彦表示,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了一些市民征信低、无法在银行办理无抵押贷款又急要用钱的心理,谎称可以通过“包装”个人身份信息,刷流水等方式帮助受害人,欺骗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赵智彦告诉记者,银行流水要有稳定的流入和流出,一般银行认定的有效流水至少都要半年以上,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和支出,而且不能在几个固定的账号之间转来转去。想通过简单的几次转账就能提升征信,达到欺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目的是根本不可能的。征信系统是国家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轻信可以通过“伪造”“包装”钻空子,面对的绝对是陷阱,而非捷径。

那么,贷款诈骗常见的诈骗手法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就是被害人有贷款需求,在网页中搜索‘贷款’等关键字后查询到贷款网站并注册申请贷款或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注册登记,事后接到冒充网络贷款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申请的贷款通过审核。在互加社交软件后,诱骗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的银行卡转款、扫描二维码支付、点击链接消费等方式骗取钱款,或要求被害人提供收款银行卡号并在内存入资金作为‘保证金’,以放款要‘进账验证码或出账验证码’为由,骗取银行卡动态验证码,将被害人卡内资金转走。除此之外,犯罪嫌疑人也可能会假冒贷款公司致电或发送短信给被害人,推销贷款业务,互加社交软件,并发送二维码或链接,要求被害人扫码、点击链接下载贷款类APP软件操作,用以实施诈骗。”赵智彦说,网上贷款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大都会编造贷款流程,要求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以此用来搜集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再以收取保险费、保证金、激活费、服务费、包装费、查询费,或者以审核还款能力、提升征信、刷流水等借口诱骗市民通过银行卡、第三方软件转款。

防范贴士

针对网上贷款遭遇的骗局,市反诈骗中心再次提醒市民,办理贷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勿相信所谓的低门槛。

“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群等形式的贷款广告。”赵智彦提醒市民,申请贷款时,要到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降低贷款的风险。正规的贷款机构都具有营业执照,在进行信用贷款时需要相关的身份证明和资产证明手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打电话到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看这家公司是否注册过。

赵智彦表示,如果有需要想在网上贷款,市民可以通过百度搜索查询自己需要的官方网址,凡是经过百度认证的官方网站,都有一个蓝底白字的“官网”标志,这些网站是安全的,其他途径获取的链接都不要点击。下载手机软件也要从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或者“应用宝”、“360手机软件”等官方途径下载安装,其他途径获取的软件链接不要点击,更不要安装。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二维码链接,只要不是官方网站或者官方APP提供的都不要扫。即使贷款人在网上看到了贷款广告,也需要到线下的门店进行证实。在申请之前可以旁敲侧击的询问是否有固定的联系方式、固定的办公场所。

“近年来,犯罪嫌疑人通过收购手机卡、银行卡或者使用境外电话号码用于诈骗、转款。其实,所有正规的银行及信贷机构都有统一客服电话,都是95、96或者400开头的号码,绝对不会通过个人手机号码发送服务消息或者通过个人手机号码给客户办理业务。客服电话都经过严格的审查,难以伪造,通常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都有注册登记,可以方便查询到。”赵智彦说,银行、正规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在申请贷款前就提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保险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因此,市民一定要了解金融贷款知识,提高对贷款诈骗的防范意识,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同时,他提醒市民不要随意签订所谓的借款合同,因为签订合同是一个严肃的行为,必须要确认合约对方的真实、有效身份等。如果合约对方是企业,市民可以通过114查询对方提供的注册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电话,先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

赵智彦建议,市民一定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尤其不要随意在贷款平台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如果需要贷款,一定要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面签合同,以免中了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一旦市民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上当受骗并给对方打了款,要及时报警,并配合警方赶快采取止付措施。

3

新闻推荐

搭建平台 引进人才甘谷县举行“春风行动”招聘会

本报讯【记者耀文】3月4日,甘谷县2019年“春风行动”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会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相关领导出席...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