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古战场 木门道

天水晚报 2019-01-03 10:00 大字

人们提起天水的五大文化,就会想起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以及麦积山石窟文化。天水木门道的出名,除了它自古以来是一条由蜀通往陇右直至关中的战略要道因素外,主要还是因为它和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与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诸葛亮、张郃有关。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亦即演义中的五出祁山)时,诸葛亮退兵用计诱张郃至木门道,早已埋伏好的蜀兵射杀了张郃,木门道由此载入史册,写进了演义小说,从此名扬天下。

自古以来,天水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天水更是魏蜀激烈争夺,进行拉锯战的要塞。因此,天水遗存下来的三国古战场遗址甚多。天水关以诸葛亮智取姜维而闻名;街亭以马谡自负丢失而闻名;铁笼山因姜维和邓艾激战而闻名;上邽因蜀军叫战司马懿闭门拒战双方休战三个多月而闻名;木门道因诸葛亮设伏射杀曹魏大将张郃而闻名。

木门道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附近,木门村东侧为张郃坪,西侧为旋帽嘴梁,两山对峙,中有宽约50米距离的峡谷,西汉水的支流河(古称资水河)从中穿行而过,形成一道天然门户。关于木门道地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三国时期这里森林茂密,盛产木材,人们伐木贩运必经此道,这里两山距离最近50米,故名木门道;一说据《后汉书·段熲传》记载,东汉建宁二年夏,“羌众溃,东奔,复聚射虎谷,分兵守诸谷上下门。熲一举灭之,不欲复令散走,乃遣千人于西县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遮之……熲追至谷上下门穷山深谷之中,处处破之,斩其渠帅以下万九千级,获牛马驴骡毡裘庐帐计物,不可胜数。”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说:“羌众向东奔溃,走入射虎谷中,分守诸谷一上下门。欲乘此殄虏,先遣千人,截羌去路,结木为栅,广二十步,长四十里,又命晏育等率七千人,衔枚夜上西山,结营穿堑,俯临羌垒,更使司马张恺等,率三千人上东山,与为犄角。羌酋望见山上旗帜,才觉惊慌,亟引众来改东山,断截水道,自领步骑往援,杀退羌众,乘胜会齐东西山将士,进攻射虎谷上下门,一鼓捣破,遍搜深岩穷谷,屠戮殆尽。”木门道分上木门、中木门和下木门,上木门在秦岭镇关家店东南虎皮沟峡口,中木门为今牡丹镇木门村南一公里峡谷处,下门则是华岐镇海头村至礼县罗家堡,上下木门相距正好四十里。

下木门道和陇南市礼县盐官镇罗家堡接壤,向东至天水关十里,向西距离盐官(卤城)十公里,再向西距祁山堡(祁山大寨)二十公里。距天水市区五十公里,是祁山通往上邽的战略要道。三国时蜀军兵出祁山北伐,木门道是通向冀县(甘谷)至街亭,达天水,直至向西北到凉州,东至关中的必经之路。

公元231年(魏太和五年,蜀汉建兴九年)诸葛亮开始了他的第四次北伐。按《三国演义》中称的“六出祁山”,如果按照诸葛亮两次到达祁山来说,此次就是二出祁山。魏明帝派司马懿督军迎战蜀军,诸葛亮命王平率部攻打祁山,自己亲领主力在上邽一带打败了郭淮、费曜的军队,并决定和司马懿的主力决战。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知道蜀军士气正旺,但缺乏粮草,急于速战速决。于是司马懿命士兵坚守不出,双方对峙了近三个多月,加之秋雨连绵,诸葛亮不得不用退兵之计引诱魏军出战。魏延、高翔领兵大败魏军。正在这时,由于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因碰到多日雨天而难以如期抵达,于是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蒲假传后主圣旨,言说东吴有可能出兵伐蜀,令诸葛亮退兵,从而使诸葛亮又一次失去了占据陇右的良机。

诸葛亮命大军撤退时,为了防止魏军追击,他命扬仪、马忠两人带一万名弓箭手,去木门道两侧的山间埋伏,备齐滚木巨石,以阻击司马懿的追兵。又令魏延和关兴断后,向木门道方向退却而去。司马懿根据探马的消息,料定诸葛亮粮草用尽,必退大军,决定派兵前去追赶,给蜀军致使一击。司马懿询问诸将谁敢前去追击,先锋张郃自告奋勇,要求前去追击,司马懿知道张郃性子急,担心劝阻无效,说:“你既坚持一定要去,可不要后悔呀!”张郃斩钉截铁地说:“大丈夫舍身报国,万死不憾!”于是司马懿便派了五千精兵让张郃率领并先行,火速追赶蜀军。张郃在中途遇上魏延阻挡,经过交锋,魏延败退而去。张郃追了一阵又被关兴阻挡,二将轮换着阻挡张郃,蜀军还口吐狂言,辱骂张郃。张郃愈加愤怒,直杀得魏延及蜀军丢盔弃甲,张郃杀得兴起,天黑前赶至木门道中,突然一声炮响,两边山头上木擂石一齐滚将下来,堵塞了张郃的归路和进路,张郃和百余部将被堵在木门道中,进退无路,正在仰天长叹,张郃右膝被乱箭射中,可怜一代名将和百余将士就这样死在了木门道。

《三国演义》中记述的是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非要去追赶蜀军至木门道的。而《后汉演义》中却说是司马懿激将张郃前去追击的。不管过程如何,张郃被射杀在木门道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张郃之死,好多史书或野史上都有记载。陈寿的《三国志·张郃传曰:“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另有袁希之在《汉表传》中说:“亮粮尽,军还至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皮题字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弩俱发,射郃而死。”

木门道因曹魏大将张郃之死而闻名古今中外,张郃何许人也?曹操将其比做微子和韩信,在魏与蜀的多次战斗中,张郃总是冲锋在前,屡立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呼响应,形势一片大好,却被张郃夺取了街亭,使得战况发生根本性变化,诸葛亮不得不以“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的结果而结束首次北伐。张郃不仅是一介武夫,《三国志》上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请看,就连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畏惧几分的人物。这时的曹魏军中,张郃便是独一无二的先锋将,却死在了无名的木门道。

木门道西侧的山顶,名为旋帽嘴,山腰有一大湾,叫拴马湾。据说是蜀军埋伏时拴马的地方。山脚下河滩边有一高约三米,面积百余平方米的大石,石面平坦,形如战鼓,当地人称“不鼓”。对面张郃坪的南侧有一湾,叫号子屲,据说是诸葛亮指挥发号施令的地方。石鼓对面的山尖上,有一高三米的土堆,当地人称为土钟。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和木门道诸葛亮射杀张郃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了几个世纪,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当地人才建起了归爷庙,也称诸葛庙。木门道人为纪念这位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把他像神仙一样敬奉着。直到1654年7月的天水大地震,诸葛庙彻底被毁坏,一直未重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三国古战场遗址成为旅游热门地,天水也把三国古战场文化列为五大文化之一。1994年春末夏初,四川省三国文化研究会的一行八人专程到陕西、甘肃寻找诸葛亮北伐时“六出祁山”的行军路线。在木门道,他们走访了群众,群众带他们爬山看地形、搞拍照、作记录,用了近两个小时。在考察结束时,他们对围观的群众说:“感谢你们的配合和支持,这里乃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木门道,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三国古遗址竟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时候,我和另一个乡干部骑自行车路过,碰见很多群众和四川考察团的人。说实话,这些话刺疼了我。过了一天,通过深思熟虑,决定召开镇干部及镇属单位负责人会议,统一了思想,确定开发三国古战场——木门道。

我和一名分管文化宣传的副乡长,文化专干和中小学校长等五人去成都参观了武侯祠,购买了有关书籍,成立了“木门道”“武侯祠”筹建领导小组,并发出了重建武侯祠的倡议书,全乡干部、职工、教师、在外工作的牡丹人纷纷捐款,由木门道退休老干部孙执中先生设计规划,在木门、新阳、王家山等村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在旧爷庙旧址确定了十亩地,破土动工了。首先建起了诸葛殿,文臣武将殿十间,由本地有名的画工马纵和孙执中老先生主持塑了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一家三代人的塑像。

■安培玉

三国古战场遗址——木门道

新闻推荐

桃李竞放“果”满枝 甘谷县教育事业40年的发展变迁■

教学楼内的教与学教育关乎千万家,关乎每一个人的发展。40年来,甘谷县教育改革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一份份数据与图表中,更...

甘谷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谷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