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发展扶贫车间的探索和实践
申君明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解决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问题是核心靶向,也是根本之策。今年以来,甘谷县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全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
一是突出扶贫导向,科学布局建设。车间选址上,坚持贫困户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优先在贫困村、人口聚居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建设扶贫车间,打造了贫困群众家门口的就业平台。建设方式上,采取“三管齐下”的办法,财政投资新建一批,吸引企业直接入驻;鼓励企业筹资自建一批,乡村两级协调落实建设用地;利用闲置房屋改造一批,同步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企业前期投入较大的问题。就业对象上,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作为扶贫车间认定的硬性指标,要求就业贫困群众不能少于用工总数的50%,切实放大了脱贫带富效益。产业门类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企业,技能门槛较低,增收效果较好,群众能够尽快上手、短期见效。利益分配上,坚持扶贫车间的公益性定位,建立企业与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在确保车间稳定运行、企业实现盈利的前提下,鼓励企业适当让利于群众。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做大做强龙头。在企业确定上,我们合理设置准入门槛,建立企业评审机制,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支持县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发展扶贫车间,鼓励东部地区加工类企业带设备、带技术、带订单到我县参与扶贫车间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创办扶贫车间。在贷款支持上,县上设立了扶贫车间专项担保基金,对企业给予贴息补助。在政策奖补上,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对企业进行奖补。在就业培训上,整合各类培训资金,专项用于务工群众带薪培训。在建设用地上,对企业新建的扶贫车间,免收土地使用费。在生产费用补助上,分台阶对扶贫车间产生的水电费予以补助。
三是立足群众实际需求,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根据群众无法外出务工、没有固定时间上班、需要陪孩子上学、易地搬迁缺增收门路等情况,探索创新了“厂房式、居家式、跟进式、安置式”等四种发展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实际需求,都起到了增收的良好效果。“厂房式”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方式,建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贫困村,送工作岗位到群众家门口,贫困群众就地就近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居家式”扶贫车间采取“企业+订单+贫困户”的方式,送订单上门,按件计薪,贫困户自由支配时间,进行“居家式”生产加工。“跟进式”扶贫车间建在学校规模较大的镇区,采取“错时”工作制,让陪读的学生家长就近就业,边带孩子边挣钱。“安置式”扶贫车间建在易地搬迁安置区,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确保搬得出、能就业、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全方位协调联系,多渠道争取订单。订单是扶贫车间的生命线。甘谷县扶贫车间的运营模式是:企业争取订单、提供原料、负责产品交货,群众经过培训上岗后,只负责务工生产。因此,有没有足够的订单,决定着扶贫车间能否持续长久地运营下去。我们在稳固拓宽企业原有订单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县内外企业将校服、工装等交由扶贫车间生产,同时还与浙江、江苏等地的外贸企业签订了长久的劳务代加工协议,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支持。
五是融入“三变”改革模式,提升扶贫车间效益。坚持把扶贫车间定位为助推脱贫攻坚、加快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与农村“三变”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县财政出资对运营情况好、带富能力强的扶贫车间进行整体收购,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实行股权化经营,进行定额分红。这一做法一方面使扶贫车间的收益覆盖了本村所有贫困户,另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积累,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发展扶贫车间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有力抓手,是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的务实举措,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综合效益。下阶段,甘谷县将进一步强化支持,优化服务,着力在规范管理、做大规模、长效运行上狠下功夫,切实提高扶贫车间带动能力,加快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扎根在农村的“产业车间”“致富车间”“小康车间”,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中共甘谷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璟马凯初冬的一天早晨,甘谷县新兴镇永安村卫生室医生谢续林背着医疗箱,来到困难群众张淑文家,近五...
甘谷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谷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