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龄:扎根陕北播薪火

榆林日报 2018-11-10 10:02 大字

郭延龄与榆林传媒中心工作人员合影

郭延龄,1937年9月生,甘肃省甘谷县人。榆林学院(榆林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

195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任中学教师22年、高校教师18年,为榆林、延安两地区培养了大批中学语文教师和各类干部。多次被学校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三等奖。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成员。

已出版专著《中唐十家诗注》(合著),发表论文《电大语文教材注释商兑》《新发现的一篇唐文——〈杨会墓志铭〉》《宋元“说经”“讲史”活本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学习》等论文10余篇。

1958年秋,他从陕西师范学院毕业,随即响应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来到榆林教书育人,从此扎根,60年就这样走过。

郭延龄,原榆林学院文学院教授。榆林教育事业深耕六十载的教育工作者,甘肃天水甘谷人。

甘谷朱圉山下,一个被当地人尊为“至诚郭”的大户人家,1937年,郭延龄出生。郭延龄的童年衣食无忧,还能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不幸的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因此由祖母抚养长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山河蒙难,但郭延龄却幸运地在仁爱小学接受教育。抗战时期大批知识分子流落西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晓庄师范学校培养的几个毕业生来到甘谷,遇到开明绅士龚守仁在甘谷办了仁爱小学。当时仁爱小学的校长刘大作、郭延龄的班主任郭惠霖等都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革命理念的人士,如徐峥先生,其丈夫是宋庆龄的秘书。在这所可以说是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小学,“仁爱”之火在郭延龄心中点燃,至今依然能兴致勃勃唱起校歌。

良好的启蒙,让郭延龄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沉溺书海、其乐无穷,他爱好戏剧的兴趣也是在中学培养起来的。

1956年,郭延龄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的前身——陕西师范学院读书。曾经优渥的家庭让郭延龄被定为 “中右分子”,助学金被取消,举债上大学。个人际遇在动荡的时局下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他依然对书本、对知识,还是有着异于常人的渴望与追求。

1958年秋,郭延龄大学毕业,来到了陕北。起先,他以为这是人生路上的一段行程,不想,却是一生。

“负笈北上,万里别吾乡;何曾想,他乡作故乡?”郭延龄的第一站在靖边,经历种种考验,“干劲冲天”的他很快成为靖边县第一位高中语文教师。他带的高中生有三分之一比他大,三分之一和他同龄,而且很多人都结婚了。文化教育的落后让郭延龄感慨,因此他暗暗发愿,一定要培养出一批人才,叫这批人才把靖边县、把陕北落后的面貌改变过来。一番宏志后让郭延龄五年归故里的计划搁置,再未成行。

他带的第一届学生高考因种种原因全部名落孙山,郭延龄初战败北,心里憋着一股气,他调动全身力量,收集各种高考信息。此后,他带的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的越来越多。

1958年后的三年,祖母、父亲、弟弟先后离世,文革到来,人生遭遇一连串打击,郭延龄此时却深深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暖。在老校长冯卫民和学校总务主任张耀的张罗下,1961年国庆节,郭延龄与妻子师玉英在靖中举行了婚礼,从此在陕北落地生根。文革运动冲击中,他和学生、群众在多年交往中结成的深情厚谊更是经住了历史的考验。领导和同事的关怀、朋友的古道热肠、学生及家长的陪伴体贴,陕北人拿出自己独有的厚道温暖着来自异乡的他,并接纳他成为这片土地的一份子。

一批又一批靖边学子学有所成。1980年,在靖边中学从教22年后,郭延龄被调到当时的绥德师院任教,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并由讲师一步步升为副教授、教授。

对这片土地的眷恋,让他一再放弃了从政登仕、返回故里的机会。1998年,退休后的他又欣然接受榆林学院返聘十年的邀约,在自己熟悉的讲台上安心做一名老师。

数十年从教生涯带给郭延龄最大的财富便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遍布各地,最多的当然是在榆林各条战线上奋斗,著名作家、学者龙云先生就是他的学生。讲起先生往事,龙云说,郭老师博览群书、记忆超群,尤其对中国的历史倒背如流,授课时能传递海量信息。他还把每个学生都当为他的子女一样对待,对唐诗宋词背的好的,作业、考试好的,他都要给奖励,不是学校和系里拿出来,而是拿他自己的工资来奖励。学生遇到困难,衣服、粮票包括工资,他都慷慨解囊,真诚地把教书当作事业。

郭延龄视陕北如故乡,陕北人也待他如亲人、如父兄,是益友,是良师,好多同学在毕业以后,直到如今都和他保持着终身联系。1988年9月、1998年9月、2008年9月,在郭延龄执教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五十周年之际,学生们都为他筹办了庆典活动。2008年的那次活动,三百多名学生参加,郭延龄正式辞别讲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郭延龄从不后悔自己爱上陕北、爱上榆林,“一生无官,四十年负债,真正贫士;三千桃李,十万诗书,另类富翁。”这是郭老为自己百年之后拟定的挽联。

八旬坎坷风雨程,常怀拳拳赤子心。我们的城市在与时俱进,却从未遗忘那些“授火传薪,播种文明”的开拓者、建设者,他们甘为人梯,叠加出这座城市的脊梁。郭延龄如今在榆林的大地上安享晚年,这里有他奋斗的足迹,有他的一腔深情,行走间只见最美夕阳红。

记者/李苗苗刘波 刘银才

新闻推荐

路遇有人晕倒、摔倒该咋办

前天,在大街上,正匆匆忙忙走着的人群忽然围起了一个小圈,记者走进一看原来是有人晕倒了。这时,有人忙着打电话求救,有人...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