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放马滩

天水晚报 2018-08-28 00:00 大字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是文字将它传承至今,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就是灵魂。中国文字历史悠久,藉以书法艺术的传承流变完成了生生不息的完美演绎。书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是了解体验一个民族文化、思想、情感的阶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在这里交汇,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天水也是秦国故地,中国书法的源头,书法史上第一篇书论《非草书》的作者赵壹就是甘肃天水人,天水境内遍布书法遗存,秦公簋铭文、放马滩秦简、甘谷汉简、张家川《东汉河峪颂》、清水县《北魏太和碑》等等,都是中国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后世书法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6年初夏,天水市麦积区(原北道区)放马滩,一场大雨使沉睡地下两千多年的秦简重现世间。这批简牍以及其他出土文物大大开阔了人们认识秦人早期历史的时空视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深化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进一步明确了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的发祥地和秦文化的复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线索不清的秦人早期历史,为研究商周史、周秦关系史,特别是对汉字字体隶变进程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完整再现了周秦系文字日常手写体的原始风貌。

竹牍无语,静藏历史风云,古墨传神,尽显书艺妙道。数十年来,放马滩秦简被无数书界方家奉为圭臬,研习解读,发幽思微,填补书史之空白;临习光大,传承精髓,成就书艺之新高,实乃放马滩之幸事,麦积大地之荣光。时逢盛世,麦积区委区政府以传承文化、珍视遗存为宗旨,以文旅融合、文化强区为己任,与南吴门书社联手,召开首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寻迹放马滩”主题论坛,适逢南吴门书社年会之际,书社社员倾情创作了百余幅佳作,成为本次活动又一丰硕成果。

苏州吴江,历史文化悠远绵长,蕴藏丰厚,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间,人文荟萃,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南吴门书社应运而生,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使书社深受当代书坛的关注。从秦国故地到江左风流,不失为一场历史的邂逅,今幸邀李双阳先生携以书法研究和创作为标杆的代表性团体南吴门书社,以及省内书法学者共襄雅举,寻迹放马滩,“以霜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此乃向传统致敬,向经典靠拢之务实举动。

(麦积区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王家新庄人的新生活

通讯员王慧敏黄彦君改革开放40年,从城市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甘谷县白家湾乡王家新庄村村民一个个有...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