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背影

天水日报 2018-08-13 00:00 大字

□牛勃

当纸卷上的历史由清晰而朦胧,由清亮而隐晦,终至让人有一种在幽深的隧洞里蜗行摸索的感觉时,我常会放下书,去观览、凭吊一处处遗址和遗迹。那些在阳光炙烤和风雨扑打中的废墟、遗址和足迹,那些在史书中浓墨重彩的城堡关隘以这样一种和记载几难沾边的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常常不是震撼于历史的真实,而是震撼于历史的坚韧和无情。

这些如今被称为遗址的地方,在历史的云烟深处却是一个个任什么也无法遮掩的真实。之所以称其为遗址,一方面是它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二是它的确曾经辉煌过,繁荣过,在某一个历史时期风光过。一段风化的城墙,一个坍塌的墩台,一处废弃的城堡和关隘,就是历史渐行渐远的影子,在历史的大型演出中,它们曾经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影响历史的方向,见证战争的硝烟和平的安详。许多血流成河、积尸如山的争夺就是因为它。它让诗人长吟,将军挺剑,战士奋不顾身,它们的安危牵动着一个个王朝绷紧的神经,可不知怎么一下,三千宠爱集一身的她们,突然间花容委地,匆匆退出历史的舞台,连一丝轻如微飔的叹息都不曾有过。

不止一次来到一处处这样的遗址前,看着这些坍塌、甚至痕迹依稀的景致,我在大脑中一遍遍翻拣着史书和文献上不无溢美的记述,我毫不怀疑它们曾经多么重要,就像玉门关,但现在,仅仅只是戈壁深处一个破败的孤城,抛开过去,抛开典籍中的记载,任是多么富于想象的头脑也无法想象它曾经的地位,就连诗歌的咏赞都会传为佳话。任是多么孤独,玉门关毕竟还有个相对完整的形象,而阳关,那个在古代诗人笔下闪烁着英雄光芒的阳关,却是啥也不再有了。只有古董滩的传说,只有黄昏中古烽燧孤独的剪影。作为唯一两处西出的通道,它们就像两把钥匙,成为王室权威的秘藏,而现在却如此落寞凄凉。面对此情此景,历史已不是存在,而是想象,一种存在于古诗词中孤独而苍凉的意象。

让我灵魂真正震颤的还不是阳关、玉门关,而是锁阳城。阳关无迹,玉门关只是一个孤独的影子,而锁阳城那么真实地破败于我的眼前,这可是几个朝代的县城、郡城,是郡县的治所和将军贵胄的府第所在,它的面积大得惊人,内城、外城、敌台、城墙、街巷清晰可辨,甚至通过导游的讲解还可知道那个地方曾经是什么,那个地方曾经又是什么。高低参差,清晰分明。站在城垣,背倚敌台想象它当年的景象,喧闹的街市,悠闲的行人,训练的军队,悠扬的歌舞,所有这些,在眼前,又不在眼前。因地势而高低起伏的荒草中,残存曾经的形象。我的思绪如一条灰蛇,穿行于这座荒草丛生的古代城市中,屏声谛听废墟深处依稀的声音,可除了一声强似一声的漠风的高吼,历史,岑寂无边,空旷无边。

不仅只是阳关、玉门关、锁阳城,这些远去的辉煌无法抹去我们揭开历史真相的渴望。越是隐藏得深,探知的渴望就越是强烈。冷漠和颓废的表情无法冷却历史的温度,无法冷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从容。历史在用它的风雨浇灭热情的同时,它的光焰照彻古今。常常我们企图永恒,任何以物质呈现的东西,都和永恒无缘。一种文化从繁盛走向遗址甚至消亡的过程,原因固然很多,人的因素,天的因素,战争的摧残,现实的转移。人走了,屋坍了,连高厚的城垣也在风扑雨打中日渐消瘦,成为残垣断壁,但它的记忆没有走,曾经的光彩没有走,留在书卷上,更留在人们的心灵中。文明可以毁弃,但历史无法割断。石碑终会烂掉,精神终将永恒。研究历史,很多时候,早已不是研究存在,而是研究曾经的过程。历史的美感不仅是展现壮丽辉煌,更多时候,是在呈现一种风烟俱静的孤独与沉着。任何人,任何一种物化的形态都无法阻遏历史匆匆前行。

遗址需要我们用仰视的心态去凭吊,去关照。铅华褪去,人为的装饰层层剥离,历史才会露出它真实的本质。有人说,生活就像剥洋葱,只要你一层层地剥下去,总有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历史,历史又何曾不是这样?遗址也好,废墟也罢,它都是一种表现和还原的方法,给人的是一种追问和思考,“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王权更迭,江山依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秦时明月还在,而秦汉,唐宋时的关城呢?全都为“遗址”这个新的称谓所代替,一堆黄土,一线土埂,顽强保存着千百年的信息。风华远逝,风韵成为地球上优美的风景,没有高川的秀美,没有流水的旖旎,却有比高山流水更为惊心动魄的韵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的人和事,以及由人和事演绎的一个个过程;是文字,是卷帙浩繁的典籍;也是这些在岁月中日渐老去的关隘城堡、洞窟壁画造像,甚至漫漶的碑刻和残存的器物;是这些有形的、无形的遗址中萦绕的意念和思想。它是虚幻的,更是真实的。

历史渐行渐远,留下一个个沉重的背影,也留下一个个未解的千古之谜,这是它的魅力之所在。站在热烈而苍凉的遗址前,大漠孤烟,落日残照,我们在追问历史,而历史同样大睁着遗址的眼睛,拷问着我们,我们的智慧、道义和良心。

作者简介:

牛勃,甘肃省甘谷县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研班学员。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此人》《官场密码》及学术专著等15部;编演戏剧有大型秦腔历史剧、现代剧《阳魂》《像山情》《赵充国》《激流飞渡》《椒香里的麻辣事》等8部。

新闻推荐

天水美术馆“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 ——甘谷张泽中国画作品选登

张泽中生于1965年,甘谷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谷县文联主席。...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