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槐花寄相思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06-26 15:49 大字

陕西 杨国栋

夏日的午后,我独自一人顶着烈日登上大像山。大像山在甘谷旅游景区,位于秦岭西端的文奇山上,为典型的丹霞地貌,质地为红色砂砾岩。山上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身高二十三米多的石胎泥塑大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当地的地标建筑。

大像山异常寂静,游人稀少。一阵阵钟磬之音伴随槐花香扑鼻而来,令人为之一振。从西皇故里的石碑下,手扶白皮松洋槐树拾级而上,经永明寺、千佛洞、文昌阁、药王洞来到大佛脚下,一眼望去甘谷县城尽收眼底。

在来甘谷的列车上,我第一次听说五十年前父亲被打成右派,到处躲藏,曾流浪到远离政治风波的穷乡僻壤甘谷。走村串户,靠画画写字谋生。当看到这里群众缺医少药,就自学针灸行医治病。他住过山坳里农民的茅草屋,也住过牧民的蒙古包。在这里他度过了最凄惶最艰难的岁月,也得到最朴实的农牧民朋友们的厚爱和庇护。

五十年前来过这里的父亲,不会想到五十年后他的儿子也会来这里。父子都来这里,心境却大不相同。当年父亲逃难,窘迫失意。而我利用休假观光这里的书画市场,悠闲自在。同一片天地,两代人的心境和命运竟如此天壤之别!

坐在半山腰姜维殿前的茶馆里,凭窗远眺,天际边点点屋舍和蒙古包在热浪里恍如梦中。困倦的我叫了一杯当地盖碗三炮台细细品味。仿佛看见五十年前孤独的父亲,单薄的身子彳亍在烈日下,心里涌出了一阵酸楚。

漫山遍野的槐花白中泛绿,引来蜂舞蝶飞。忽然间,我想起老家后院的洋槐花。不知道当年的父亲,在漫漫征途中,是否也曾在此停歇一解干渴。四海为家中,是否想起老家后院的洋槐花,想起远隔千里的家人。

我知道父亲从不信佛,但他乐施与人,有着佛一样的善念。在他后半生的行医中,救人使他常常显示出过人的气魄和胆量。许多乡亲得病眼看不治,他却冒着风险敢于担当尽力挽救。他不懂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他知道积善行德必有好报。

行走在青砖铺就的山道,我无数次的设想如果父亲活着那是怎样一种景象。我们弟兄俩带着各自的孩子陪父亲一同来甘谷,到当年他去过的村寨走走,爬大像山看甘谷县城,在藏民的帐篷里叙叙旧,在蒙古包里喝奶茶,与故旧回忆昔日艰难岁月,分享如今幸福安康的生活,那该多好啊。

在甘谷的槐花香中,此时的父亲也许如我一样,正想起老家后院的洋槐花,在思念阴阳两隔的亲人。

新闻推荐

预警!大雨来袭

本报讯【记者何郁】6月24日,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受北方冷空气和高原暖湿气流共同影响,24~26日天水市将出现明显降水天气...

甘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