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有了大奔头 本报记者 龙楠
四月初,伴着明媚的春光,记者走进宝塔区甘谷驿镇代家沟村,只见移民搬迁楼房整齐排列,水泥硬化的道路宽阔笔直,生动有趣的壁画跃然在房前屋后……
村庄的点滴变化,57岁的老支书薛金华看在眼里、乐在心头,起劲地说:“这在以前真的不敢想!”
2013年,延安遭遇持续性强降水,村子受灾严重,政府出资将代家沟村整体移民搬迁。走出山沟沟的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改善了居住环境,可没有产业怎么办?这成了摆在薛金华面前的一道难题。
“前几年我们村口要建高架桥,我寻思有了便利的交通,发展大棚产业是条好出路。”薛金华回忆说。发展产业是好事,可那时村后的土地都被早早栽种上了树苗,让村民铲除辛辛苦苦栽植的幼苗,难度可想而知。
“弓棚是长效产业,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薛金华与其他7名党员一起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一遍遍给村民算账,并带头铲了自己种的树苗,第一个开始种植弓棚。慢慢地,见到收益之后的村民终于铁了心跟着党支部建起了弓棚,收入从种树苗时的一亩1000多元到如今种甜瓜每亩收入1.6万元。村民们高兴地说:“跟着老书记干,永远吃不了亏。”
如今的代家沟,220座大弓棚整齐排列。走进棚里,阵阵果香扑鼻而来。
“快来尝一尝,我们的小瓜可甜哩。”36岁的村民李刚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一行。李刚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代家沟村大棚种植面积已达130亩。这项致富产业也吸引着众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以前在延安城里打工,给人家粉刷墙面,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自从看到村里兴起的大棚产业后,我就回村创业了。”李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外出务工一年好好干,也就挣个两三万,回村后他自己承包了7个大棚,一年下来最少能赚5万多块,活还没有打工那么累。
除了大力发展大棚种植业,代家沟村还依托甘谷驿古镇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结合“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一个集乡村度假采摘、休闲垂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村。目前,村上新建农家小院和农家乐5处,樱桃采摘基地预计明年投入经营,村集体将有更为可观的稳定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6万元。“如今的代家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旅游等更多的功能和期待。”代家沟村第一书记康延平说道。
现在,代家沟人说得最多的是“发展”,讲得最多的是“实干”。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出和谐的“春之声”,而不久的将来也定会结出丰硕的“秋之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闫波】3月22日至28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蒲朝晖带领执法检查组深入各县区,就天水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开展了执法检查。连日来,蒲朝晖一行先后深入秦州、麦积、清水、...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