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公益爱创新努力进取成“学霸” 长安大学学子登上《人民日报》

西安日报 2018-03-28 05:42 大字

爱创新的“学霸”李永胜。(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潇通讯员王翀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上了报纸,我觉得很多获奖同学比我优秀多了。”年轻的李永胜很谦虚,2017年本专科学生中,全国有约5万名优秀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作为国家奖学金学生代表,长安大学李永胜同学的优秀事迹近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屡次获奖创新学习两不误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此次刊登的100人均是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高校推荐评选出的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李永胜出生于1997年,目前是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大三学生。

如何成为这样的“学霸”?李永胜表示,就是严格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执行,这听上去挺简单,但每天不熬夜、不赖床地坚决执行,难度还是不小。他一直坚信,认真听课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每节课他都坚持坐在第一排,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创新需要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我很喜欢。”除了专业学习,李永胜对于创新比赛非常感兴趣,2017年5月与同学合作的作品“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数据流控制与回传应用方案”荣获第八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大学组优秀奖。2017年5月获数学建模竞赛校三等奖。2017年8月他负责的《“易拍”——互助式校园拍卖服务平台》项目在长安大学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校赛银奖。什么叫“易拍”?李永胜说,就是大学生经常需要同学帮着买饭、拿快递之类,我们希望用娱乐拍卖的方式来出售服务,他策划定位于构建一个大学生服务类拍卖平台。为了熟悉了解拍卖,先后联系请教老师、同学,详细了解了拍卖的流程和种类。通过一次次调研,模拟运作,修补漏洞及改进方案。终于,项目获奖且立项。

创新不易,要查阅资料、团队分工协作,从网上下载、阅读相关论文、寻找相应的技术文献、反复设计修改方案,从最初的团队讨论插不上话到提出自己的见解。李永胜说:“创新的乐趣在于它最终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比如我在做相关APP的时候就发现这方面我不懂。那么后续学习我就有了方向。”

热心公益“志愿者会一直做下去”

创新的过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很耗时间,为了保证听课效率,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计划遇到障碍怎么办?“求助同学和师长,总能解决的。”李永胜不是个“单打独斗”的学霸,每当临近考试前的一两个月,李永胜便带头成立学习帮扶小组,每天将自己学习的教室发给相关同学,组团一起学习;当同学们遇到难题时,主动耐心给同学讲解,一直坚持到考试结束。他会主动将自己上课所记录的重点分享给同学们。

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下,同学们的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班里有一位同学挂科了,他参加了李永胜的学习帮扶小组后,每天便跟着学习到晚上快11点。期末考试时他考了班级第三,李永胜考了班级第一,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开玩笑:“想要得高分,和胜胜一起自习就好了。”

李永胜爱好很多,喜欢踢足球,喜欢读书。还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市图书馆志愿者、博物馆志愿者、地铁志愿者总是有他的身影。此外,他还参与暑期下乡支教,希望能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安远镇苏家沟小学为期半个月的支教中,每天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饭食只有白菜和土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李永胜支教的热情。当地的许多小孩都来听他们讲课。有一次有几个孩子中午在教室里吵闹,他刚要准备制止的时候,看到教室里一个衣着比较破旧、个子比较矮的小男生踩着凳子,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休息中,请安静。虽然“静”字写错了,但却成为李永胜最难忘的事。

关于未来,李永胜说:“志愿者我会一直做下去,而创新这件事带给我很大的乐趣,也让我明白,自己还需要不断深造,希望未来能够做出优秀的创新项目。”

新闻推荐

一名村主任的三年“规划”

□本报记者杨璟伴着和煦的春日暖阳走进甘谷县大石镇中庄村采访,记者看到村庄道路平坦,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三五成群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天、下棋、打牌,让人处处感受到和谐幸福的新风貌、新气象。...

甘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