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衣食住行看甘谷迈向新时代

天水日报 2018-02-08 14:36 大字

特约记者史载

从用革命手段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到掀起改革开放大幕让百姓“富”起来,再到走进新时代让中国“强”起来……在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贫困山乡有哪些变迁?狗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甘谷县,深入山村探访,从衣食住行看甘谷县迈向新时代。

谈起农村人穿着上的改变,年逾古稀的金山镇金山村村民席碎女说:“以前农村人的穿着以黑、土、灰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现在花花绿绿,这世界真的是变了”。儿媳王爱美接过话茬说,现在农村人穿几百元西服的人很普遍,服装款式多种多样,让我们农村女人“穿”出了美丽。

说到农村饮食上的变化,安远镇河湾村的张宁宁老大爷感慨万端,生活好转之后,还是粗粮为主,几乎没有什么蔬菜,直到90年代初期,他家的生活才彻底改善,顿顿细米白面,隔山岔五还有“山珍海味”,餐桌上的食品丰富多彩。

提及农村住宿上的变迁,大像山镇北关村84岁的张女儿一连赞叹:没想到几家共住拥挤不堪的土房子变成了宽畅的单家独院,没想到能住上漂亮时尚的二层小洋楼。儿媳温淑贤接过活茬说:“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搭上‘信息快车\’电脑上网,致富信息可是太快了。”

看到儿子开着自家车不到两小时就置办了各色各样的年货回家,白家湾乡康家坪村的康自学老大爷说:“以前进城都是土路,去一趟县城要走3个多小时,骑过马,骑过自行车,骑过摩托车,现在自家有了小车,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康家坪村作为闻名远近的“苹果村”,村民家家拥有摩托车,不少果农还有了自家的“小轿车”。

踏着春天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甘谷山乡新时代的状美画卷,正迎着古冀大地新一轮的朝阳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课桌为餐桌无座次席位 学者与农夫同排队打饭 何家坪学校百年校庆一碗烩菜酬来宾

本报讯【记者年葆东】一碗烩菜,两个馒头,无座次席位,不论身份人人排队打饭。2月3日,在甘谷县安远镇何家坪九年制学校建校百年庆典活动上,主办人以一碗烩菜酬谢来宾,简朴之中有乡愁,引来活动参与...

甘谷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甘谷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