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家沟的土塔

定西日报 2017-11-27 09:26 大字

□王琪

那一日,我与秋风一道,漂泊在通往李家沟的山路上。夏日已成往事,风物向秋潇洒。唯有那些接近生命底色的风景,永恒而持久地定格于人们的视线,存留于人们的心中。比如,李家沟村头那座迎风而立的土塔,在荒凉了几个世纪的月光后,至今依然风骨犹存,情怀依旧,默然肃立在依依的村落边,苍茫的古道旁,成为世人眼中一道别样而永久的风景。

塔的种类也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然而,在千姿百态的众塔国里,土塔因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极其少见,而保存完整、形制规范的土塔,则少之又少。谁能想到,在遥远的甘肃省甘谷县谢家湾乡李家沟村,却完好地保存着这样一座鲜为人知又弥足珍贵的土塔。数百年来,它像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满含热泪地眺望远方的儿女,像一位满脸沧桑的父亲,不知疲倦地拣拾山里的光阴。

李家沟土塔,是一座六边形结构的楼阁式土塔,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全塔七层,通高16米。由低到高,逐层递缩。塔身中空,内置螺旋式蹬道,将塔心柱和外壁紧密联结在一起,起到坚固塔身和防震抗震的作用。一二层为正方形塔基,边长8米,高3.35米,由黄土夯筑而成。三到七层为塔身,塔身以墼子(土坯)垒砌而成,层与层之间用青砖青瓦连接,滴水出檐,四层镶有一方土塔重建砖刻,顶层小龛内放置一尊瑞兽,首尾突出,尾巴上扬如火炬,双目圆睁,目视远方,三齿内卷,虎虎生威。塔顶以砖瓦砌成,塔尖置三吞口螭吻,华美妍丽,雄伟壮观。

遥想当年,李家沟的祖先,筚路蓝缕,艰难创业,建立家园,气象日新。为聚财源,兴文运,他们率领族人,修下了这座土塔。土塔成了李家沟人的信念和力量,更成了一代代李家沟人的精神地标和情感高地。多少年来,它就像村前的一方照壁,为李家沟人拒邪气,迎祥瑞,又像村头倒置的一管卓笔,振文风,兴文运。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土塔都与李家沟人不离不弃,长相厮守。然而,1920年,土塔却在那场举世震惊的海原大地震中,轰然倒塌。当李家沟人从灾难中苏醒过来后,于1947年,又重建了土塔,也重建了李家沟人的信心和意志。土塔四层的一方砖刻记载了这一盛事。痒邑汪鑑先生题写的“锺详毓瑞”四个大字,字迹清晰,潇洒飘逸,风采依旧,显示了老先生深厚的笔墨功夫。碑刻底部还记载了十余位修建者的姓名。至于土塔始建于何时,史无记载,亦无人知晓。查之县志,没有片言只语,询之耆老,亦不知建于何年月日。唯一的一条线索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从塔顶震落过数件祭塔之物,其中有五枚宋钱和一枚青石砚盖,尚留村中。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眼前的李家沟人,正在和包工的人一起忙碌着维修土塔。我绕塔三匝,仰望抚摸,不禁感慨万端,李家沟人能不忘初心,集资维修土塔,让人心生感动。然而,他们维修的何尝只是一座塔,他们同时也在维修着祖先的根和今人的梦。若干年后,每一位曾经出走他乡的李家沟人,在他们迈着或得意或疲惫的双腿,回归故里,路过这座贮满往事、写满乡愁的土塔时,都将会长跪塔前,泪流满面。

新闻推荐

甘红团队设立展区 集中展示扶贫成果

●冯宇向客商介绍稻草人本报讯(记者朱佳雨刘小艳)“咦,这小稻草人是什么?”在农高会第一书记展馆,三个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个戴着帽子的小稻草人寓意为贫困户脱贫摘帽,这个抱着...

甘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