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穷山沟 女支书练就“硬本事”

四川农村日报 2021-04-08 06:43 大字

□刘洋 特约通讯员 贾明高

清明时节,在射洪市太乙镇富强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村民们正在和施工人员一道挖土筑坝、铺设管道。“这是我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了,村民们才能从土地里获得更多收益。”80后的于秋鸿,是遂宁市委组织部考聘的第一批职业村支书,2018年到村任职以来,她走村串户,翻山越岭,跑遍了整个富强村,为这个边远山村寻觅致富“良方”。

整治撂荒地 荒田变良田

富强村山高沟深,全村有耕地约3000亩,和大多数贫困村一样,村民多外出打工,因为缺乏劳动力,导致土地大面积撂荒。

“土地资源不盘活,富强村贫穷落后的局面就得不到改变。”找到这个“病灶”后,于秋鸿开始“靶向治疗”,她一边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劝说村民们一起把撂荒的土地耕种起来,一边和村里的农机合作社商量合作,成立专门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土地资源盘活。

2018年底,该村初芒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于秋鸿的带动下,村民们把全村90%以上的耕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模式,耕地采取入股方式,单独核算,统一经营,建立800亩水稻、玉米、小麦制种基地。土地流转后,村民们还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如今,合作社累计吸纳社员148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80人,合作社社员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引来幸福泉 办好民生事

土地盘活了,于秋鸿又开始逐一梳理村里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通过走访村民和班子集体研究,她把解决村民安全用水、完善灌溉渠系、建设生产便道等民生实事逐一罗列,列出时间表,挂图作战。

“2019年,我们村整治了堰塘3口,整修村口断头路88米、新建社道路50米,完成4社安置点堰塘整治1口,将堰塘转化为消防池,提升安置点老百姓的人居环境。”于秋鸿说,此外,村里还在安置点新建污水管网两处共计80米、污水管网 U 型渠两处共计250米,并新建田间作业便道6公里,安装了6公里村道太阳能路灯。目前,该村正在仁家沟水库建设大型提灌站,将解 决 1000 余 人 畜 饮 水 和1000亩旱片死角生产用水。

栽下产业树 铺筑振兴路

3 月 31 日,在富强村智能化育秧中心,村民们正在进行摆盘、浸种催芽等工作。从2019年起,这里就为全市提供优质秧苗,并由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村集体每年从中获得利润6万多元。“在这里务工两年,我从‘门外汉’成为了熟练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村民刘波说,和他一样,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分享着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我们还用扶贫项目资金组建了青贮饲料加工厂,饲料产品远销重庆巴南地区生态养殖场,年销售量 800余吨,村集体从中获得利润4万多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机耕、机播、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等农事服务,作业面积1万多亩,村集体从中获得利润2万多元;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股份模式,由村集体控股,整合全村近1000亩土地进行股份合作,社员成为股民,村集体实现利润分红4万多元。”于秋鸿高兴地表示,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村民们的收入也连年增长。

新闻推荐

遂宁市将启动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系列、园林村、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重点公园创建申报工作 打造高质量人居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全媒体记者刘晓)近日,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色生态品质,打造高质量人居生活...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