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赛会酬神娱人(下)
郭勇
迎神赛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具仪仗銮驾迎神巡游、呈歌舞杂戏娱神娱人。逢会必演戏的习俗,庙会也因此变戏会。川省城乡,戏会众多,春日有“春台戏”;庙观新成,有“踩台戏”;城隍、文昌诞祭,有“神会戏”;祭祀酬神,叫“愿戏”;祈祷雨泽,有“东窗戏”;驱逐疫厉,有“目连戏”,“连旬累月,昼夜不休,四方观听者云集”。
扮演戏文
民间迎神赛会包含了丰富的戏曲及表演的元素,由优伶或童子扮演“杂剧故事”,或站立于抬阁、高桩之上,或行游于队列之中,“杂剧故事”取自地方戏曲的关目、角色、服装。
赛社时的“演春台” 依据礼制典章和州县民俗,正月立春前后,均有官方主持、民间参与的社神(芒神)祭典——即迎春鞭牛仪式,特制抬阁、春亭,杂呈戏文故事,名曰“演春台”“春台戏”。
射洪的春台,“小优人扮仙童、彩女像,盛饰之,立铁架上,舆夫舁抬,导以鼓吹彩仗,遍游各官署及街市”。合川的春亭,远近闻名,古谚有“铜梁灯,合州春”的赞誉。有抬阁30架,所扮戏目各有不同,制作工艺讲究:
“雇小儿装扮各项角色,配成剧目。架木为兀,中坚铁心,布束小儿胸背,牢系铁尖。务取小儿佳者,请优伶装小儿为女子,装束头面,惟妙惟肖。目使昵,手使语,有戴花冠,有不冠者。外服鲜艳女衣,或铠甲及裙裤,中间配以戏中应有各物,如《放狐》:上站狐仙,其次有云、有弓、有树,系狐于树,作解狐状,下配文武二生。铁心由小儿胸穿彩裤直下,曲而系彩云一朵,又由树下穿狐身,下竖木兀。其他站立在伞边者,铁心一曲至中,入伞柄直下,下站一生,手执伞柄,铁心随手入袖至胸中,直下系木兀。他仿此。计30架。上下总以不见铁心为巧架。四人抬扛而行,遥望而知此为何戏。齐集厅署,候点某街某戏,岁有成例。各街富商炫装未满十岁儿童,冠一品顶戴,朝衣、朝服、朝靴,或扮小生,蓝衫头巾;或扮太子,雄冠雉尾,艳色花衣,衣冠先由成都买制。通行骑马,谓之骑顶。马在前,各春亭从之。沿街行,直出北门司空堤上小住。知州盛服,八抬明轿,承吏各执春花骑马,通着公服顶戴,阖街执事人等皆美服,至东郊迎春。捕厅先至,亦明轿四抬,知州后至。礼成,知州赏各春亭银牌,视人数有差。至是,芒神、土牛,鼓乐前导,各春官从之,各吏役从之,各春亭又从之。”(《合川县志》)
出神时的“扮角色” 迎神出巡,既有抬阁“扮杂剧”,又有优伶装扮角色,如同演剧一样。筠连的城隍出驾,“优人扮诸杂剧,前后音乐、旗帜,仪仗整齐,出游街市”;大宁的城隍出会,既有扮杂剧者,“抬游街市,曰亭子”,还有扮鬼卒者,“多至百余人,又有无常、鸡爪神等类,例皆乡人许愿者为之。每至闹市,排列成行,以铁叉交互击刺,口中咸作胡哨声,俗谓必如此始能逐祟,殆亦乡人傩之意欤”。
搬演戏曲
赛神、赛社演出戏曲者,称社戏、会戏。
乡土社戏 城乡集社演戏,或搭台,或建坛,多为傀儡戏、灯影戏,如蓬溪二月祭祀土地,“或演傀儡,有至累月者”,四月祭祀秧苗,“醵钱演傀儡,乐稷神”。
神庙会戏 神庙演剧,称为神戏、会戏,各地旧志均强调“岁必演戏”“会必演戏”:如新津“邑中每逢神会,必演戏庆祝”。南充“二月二日,城市乡村凡建有文昌宫者,无不演戏迎神,以祈福庇”,“八月一日,许真君会,凡城市建有万寿宫者,是日必酬神演戏”。
亦有个别例外者,如金堂“二月初三日,为文昌生日,士人多入庙行礼,相戒勿演戏,恐渎神也”。
演剧地点
庙台演剧 城隍会,演剧于城隍庙台;东岳会,演剧于东岳庙台。亦有迎神共赏者,如蒲江城隍会,即在城隍庙中扮演杂剧,并迎接禹帝、东岳至城隍庙中,共赏神戏。
赛台演剧 宫庙有多处戏台,举行赛台演出。如阆中城东太清观,“(庙)内之殿者五,外之为戏台者三。三月廿七日至廿九日,各台同时演戏,互相夸耀”。
驻跸演剧 迎神出宫,驻跸他庙,献演神戏。大足三驱镇的五显会,恭请五显大帝到总圣宫,披上新制蟒袍,高踞太师椅上观戏。名山县迎城隍到各地行宫,“设座演剧,舁神游观”“冬春数月,城隍神像皆不得安居于庙也”。
行台演戏 如雅安为城隍出驾,演剧于郊外,“东西城隍会,三月一日巧制花舆,由城隍祠舁二神像,分出东西城,演戏于行台,士女聚观,道路阗塞,香烟缥缈,角抵、鱼龙之属,五光十色,戏资岁耗千金,越半月还”。又如峨眉二月城隍会,迎城隍出郊祭赛,“作彩楼,演梨园为神寿,至初十日送神归庙乃止”;合川县则有为二月观音会搭台演戏的习俗,“抬观音像于东水门外河坝,设坛诵经,烧香还愿者甚多。经毕撤坛,搭台演戏,城中妇女无长无少,至坝之左右随喜,至十九日止。观音历祀东城,城边民房因假此地,诵经演戏,故呼其地为观音坝”。
献演“本戏”
民间的迎神赛会,由会首及商帮行会筹集戏资,招募戏班为神明演唱本戏,短者三五日,长者数十日。献演神戏,既是传统礼俗也是乡规民约。或以村社(保甲)为单位,或以会馆、行帮为单位,或由士绅、富户主动捐献,各献神戏一本至数本,从而汇聚成24本、48本的神戏。
内江城隍会,每年由六省会馆和各行帮献演48本神戏。
资阳城隍会,全县分为20个大甲,每个大甲分为上甲、下甲,按每甲负责一本戏,共40本戏,戏班则要义演“亮台”“出驾”两本戏,总计42本戏。民国中期,资阳设42个场镇,每一场镇都要给城隍唱一本戏,总计48本戏,还要为地藏王菩萨唱12本“目连戏”。资阳城隍会于农历五月廿二日唱亮台戏,一直唱到八月十五城隍娘娘的生日为止,演戏两月余。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小区是基层治理中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小区安,城市才能安。近日,笔者走进射洪市平...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