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延伸拓展扶贫产业链 小香椿闯出大市场
潘飞和村民一起挑选椿芽。刘洋摄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全村耕地面积的30.2%用于种植香椿,带领群众成为“产业工人”,脱贫增收。今年以来,东山村又在延长产业链上做起文章,研发出椿芽鹅蛋面,解决了鲜香椿保存时间不长、市场行情不稳定等滞销难题。
□全媒体记者刘洋
香椿助力脱贫“空壳村”变“幸福村”
初夏,万物生长,在射洪市金华镇东山村香椿基地里,一排排香椿翠绿欲滴,贫困户王开志一早就来到香椿基地里采摘椿芽。
王开志是记者多年来采访关注的脱贫对象,在建设香椿基地之初,他就成为了最早一批到基地务工的贫困户。脱贫攻坚以来,根据东山村深丘地形地貌和典型旱片死角的实际情况,金华镇党委政府通过分析调研,提出建立集体与群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粮经复合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并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努力让“荒地”变“宝地”,让“空壳村”变“幸福村”。2016年,东山村以耐旱作物为突破口,多渠道与业主对接,引进四川其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全村耕地面积的30.2%用于种植香椿。
“2017年挣了8000多元,2018年就将近1万元,去年挣了1.1万多元。”王开志说,这笔家门口的收入,他十分满意。
“看到王开志挣到了钱,我们也陆续到基地来务工,工钱都是兑现了的。”贫困户罗会根说,逐年增长的收入让大家信心倍增。
“全村有30多名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其中一半都是贫困户,村集体通过利用产业扶持基金10万元入股香椿合作社,让村集体有了分红收入,合作社租借村里的场地进行香椿分拣和初次包装,每年支付给村集体租金3000元。”东山村村干部卿波说,利用集体收益,村里为全村百姓免费安装开通自来水,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同时,许多贫困户也牢固掌握了香椿种植和管理技术,成为了“产业工人”。
延长产业链小香椿闯出大市场
农业始终存在市场风险,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射洪市天仙镇等地的香椿就遭遇了滞销。如何降低香椿产业的市场风险?东山村逐步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鲜香椿的保存时间不长,如果遇到市场行情不稳定或者交通不畅等问题时,就容易造成价格下滑或者滞销。”东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飞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镇村提前研判疫情可能带来的椿芽滞销问题,委托四川农业大学制定专业配方,研发出椿芽鹅蛋面,通过延长产业链,解决了香椿的滞销难题。
“随着香椿进入盛产期,我们的产品开发也逐步推开,椿芽鹅蛋面比较受欢迎,目前已经销售了500余件。”潘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做成面条后,每斤面条用香椿1两左右,除去面和鹅蛋成本,预计1两香椿可盈利5元左右,1斤香椿产值50元,比去年增值25%,比今年香椿鲜货增值150%。
“五一”期间,潘飞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开始推广椿芽鹅蛋面,为香椿产业寻找更广阔的销售渠道,他表示,下一步,村里还将继续加大产品深加工力度,开发包括面条、泡菜等香椿系列产品,通过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将东山香椿品牌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
新闻推荐
“这个春天,大家齐心协力地一起战斗过” 副局长镜头下的乡村战疫记
深夜的执勤卡点赵江正在拍摄对外地返乡人员的走访排查赵江指着镇上被大风摧垮的彩钢棚39天执勤拍摄,1222...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