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他们用诗意迎接春天

遂宁日报 2020-03-21 06:52 大字

河东湿地公园鲜花绽放刘昌松/摄3月21日,世界诗歌日。春风微醺的三月,在全面复工复产的今天,“诗与远方”再次成为季节的流行色。

诗歌越来越多地走进遂宁群众,写诗、读诗成为一幅幅美丽的文化风景。从多个诗歌微信公众号到丰富多彩的“诗歌节”“诗歌朗诵会”活动,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春天,绿色遂宁,诗意无限。

□全媒体记者胡蓉

用最诗意的方式迎接春天

惊蛰一过,阳光就一日比一日温暖。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一簇一簇的格外引人爱怜。

去年此时,射洪诗人高余在子昂广场和千名热爱诗歌的市民一起诵读经典诗词,感受诗歌魅力。今年,受疫情影响,他只能站在自家阳台上,遥望楼下迎春花,感受春天的到来。

虽不能去踏春赏花,高余却觉得不能辜负这份春意。“一对燕儿前来拜见/衔着发芽的柳枝寻问筑窠地点/我告诉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春天拥抱的花海……”他连夜写了诗歌《谁撒了一地春天》,用诗词迎接春天的到来。

用诗歌迎接春天,并不是小众的特权。

得知可以出门后,安居曾广生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去广州打工的路程。坐哥哥的摩托车从桃林路过,这位打工诗人在遂宁火车站写出了他的春天诗歌《桃夭》。就如32岁青年男子在诗中所言:“她们是一个个精灵,串起了春天的颜色。”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季节里,除却拥抱春光和时间,遂宁居民用最诗意的方式,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在生态城市中诗意栖息

一方水土滋养着一种文化。遂宁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全市拥有中、省各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名,读诗、写诗、评诗已成为生活常态。

泡一杯清茶,选一本好诗,惬意地徜徉在诗词的世界里,这是八旬老人彭科学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出身大英中医世家的彭科学,写了500多首诗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如《弃教归田》《古稀回眸》等。他还写出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预防的打油诗,提醒读者防病健身。

在市民刘善良眼中,诗歌不仅是心灵依附的力量,更是支持他与肺癌抗争4年的良药。刘善良十多年前就加入了遂宁诗词学会。2013年被查出患上肺癌后,在诗友鼓励下,刘善良没有被病魔吓倒。经过积极治疗,他作了一首《卜算子·面对癌症》,“疼痛不再担心,紧握春风手。扯把残阳入墨中,再绘山河秀。”用以自勉和勉励其他病友。

“近几年,遂宁诗歌越来越热闹了。”这是陈晓玲的一个感觉。每次诗歌聚会活动时,看着那些人谈及诗歌时眼里的亮光,看着越来越多的参会人群,这位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很欣喜这个状态。

借互联网科技与诗相遇

这个春天,诗歌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晚上10时,遂宁网友“夜晴”在回家的出租车上,通过公众号分享了由土耳其诗人塔朗吉创作、台湾诗人余光中翻译的诗歌《火车》,“去什么地方呢?这么晚了……为什么我不该挥手舞手巾呢/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这个夜晚,这首诗通过互联网被人们不断分享,阅读量很快过万。

69岁的谭清友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他是遂宁首批玩电脑的,微信、微博甚至比女儿还使用得“溜”。2010年后,这个诗集《穿过黄昏的路》《瞬间的挽留》曾获得遂宁市“五个一”工程奖的老人,已经很少用纸张去记录作品,现在的他喜欢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作品在微信、微博圈发表。

新媒体不仅给诗歌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间,也拉近了人和诗歌的距离。记者日前走访中了解到,目前遂宁地区与诗词类的相关公众号有十余个,关注人群上至耄耋老人、下到龆年孩童。各年龄段的诗歌爱好者们以新媒体为纽带、以活动和刊物为传承,进行诗歌交流。

这确实是一份惊喜。“快写、快读、快转”已成为包括诗歌在内的众多文体创作、接受的重要方式。而大遂宁的文化向上之心,就在这绿意盎然的春天里,徐徐展开遂宁与诗歌的故事。

新闻推荐

火线入党:战“疫”一线的靓丽“风景” 22位火线入党群体代表工作扫描

资料图片何高峰为业主送快递周素梅为村民量体温邓泽在辖区走访■全媒体记者王锡刚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遂宁市共有22名...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