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古玩质地 品陶瓷之美

南充晚报 2020-03-13 00:58 大字

四耳罐、仿瓷柚、 紫砂花瓶。在林林总总的藏品中,这三件藏品对于李在均而言,并非为了增值而收藏,而是为了弄清并见证一段关于陶瓷的独特历史。

“植树节”前夕,笔者走进李在均的收藏世界,一同感受了他的陶瓷情结。

似瓷似陶难掩“庐山真面目”

今年63岁的李在均家住顺庆区,早在当知青时就悄悄爱上了收藏。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当老师,从事共青团工作,还是在纪检监察部门, 抑或是后来到了人大机关工作, 他的收藏爱好兴致丝毫不减。如今他收获众多藏品,在业界却是一名低调的藏友。以至于退休后对古玩如数家珍,熟悉他的人这才惊讶道:在均竟然爱好收藏、且藏品还真不少!

李在均所藏的四耳罐,是一个外观极不起眼的烧制品:圆肚型的罐沿口下方, 均匀地排有4个罐耳;呈土色的罐体外壁,除了大面积的陶质外,还散布有零星的古铜色釉面。

李在均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收藏,对瓷器情有独钟。从我国有关瓷器的工具书中, 他了解到,我国的瓷器起源于陶器。早在汉朝以前, 所有的以泥土为原料的烧制品,统称为陶。从陶到瓷,只因为汉代时釉的出现。

也正是进入这一历史时期,才有了“瓷”的称谓。

上世纪80年代末,国人对古玩的兴趣陡增,时兴的收藏风将李在均卷入其中。

一个周末, 他来到射洪县城,在当地的古玩市场无意中发现一只烧制有四只“耳朵”的小罐子。

拿过罐子定睛一看,李在均发现此罐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罐壁上大部分釉色剥脱,露出的陶土十分醒目。晃眼一看,与陶器无二。然而,李在均的眼睛却落在那些零星的釉面上。

与藏家一番讨价还价后,此罐以不到百元的身价易主。

收藏此物后,为阻止釉面继续剥脱。 李在均为其特制了一个木盒,用绸缎将其包裹,放置干燥处保存。专业知识告诉李在均,陶瓷类藏品掉色也好、 表面腐蚀也罢,均与空气潮湿相关。 要想保存好,关键是防潮。

后来他查阅《古玩收藏大全》,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原来,该书作者耿宝昌在书中论述道:我国最早的瓷从陶而来,在陶器外表上釉后煅烧,便成为瓷器。

我国古代的瓷器烧制工艺处于低级阶段, 窑温大都在七八百度, 故所烧瓷器外表的釉易剥脱。李在均所藏四耳罐亦属此类。

“说实话,这个问世于西汉时期的四耳罐品相一般,升值的空间不大。换句话说,它只适合收藏。”李在均直言,几年前有位藏家欲出2000元收藏此罐,被他婉拒。

因为他收藏此物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值,而是为了让其佐证我国从陶到瓷的演变。

栩栩如生的仿瓷柚

一个黄色的柚子,看上去与秋冬季柚树上熟透的柚子没有区别。但凑近细看, 原来此柚子为一瓷器品。

收藏此物, 李在均称也属偶然。

30年前, 他到遂宁出差, 在还是县城的当地古玩交易会上闲逛时,无意中发现此物。

一晃几十年过去。此柚子黄色依旧耀眼。机油黄的柚子表面,釉面肥润,釉质清澈光亮,好似玻璃釉。釉色下面,所开细片均匀分布。

笔者注意到, 此物外观与柚子无二, 烧制十分逼真:柚柄、柚帽、柚身清晰。柚帽上,褶皱自上而下分布; 柚帽与柚身之间的束腰分明。柚柄旁,有一小孔,以此表明柚子为空心体。

当年,李在均花了120元淘得此物后,一度扎入又称仿声瓷、象声瓷的黄釉史料查阅中。

经行家鉴定, 此黄釉柚产生年代大致在明末清初。在封建社会,黄色的使用十分讲究,也是大忌。 因黄色中的“黄”,与皇帝的“皇”谐音,因此,平常人家不敢用黄色,受此影响,民窑断不敢烧制黄釉瓷器。故尔,据分析,此物应该为官窑烧制。

经李在均指点,笔者注意到,此黄釉柚的底部,有一“品”字形点眼。点眼处没有釉色,露出此烧制品的底色。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物在烧制时采取了“架”烧的方式,即在烧制时放于一支架上,支架有3个支撑点,烧成后底部留下了3个支点的痕迹。

走过千年历史,我国的瓷器制造工艺愈发提升。此黄釉柚为空心,其烧制后留有浑身的细片,表明其烧制时的温度十分讲究,温度低了,烧制不成;温度高了,又会炸裂。

如此精细的黄釉柚,显然无法用做日常生活使用。 烧制成果实柚子,其用作观赏再明显不过。无论是用作寺庙供品,还是用于祭祀之物,均含观赏之意。

正因为此,李在均以为,此物虽然没有增值空间,但却成为我国瓷器从使用功能转化为观赏功能的见证。

紫砂花瓶蕴藏名人效应

一株高耸的松树下, 一只红顶鹤伫立。褐、绿、白、红色彩相汇,构成一幅风骨凸现的中国画。

李在均收藏的紫砂花瓶, 从产生的年代上看, 并没有前两件物品的历史悠久,严格上讲,它应该为现代之物。

然而, 他收藏此花瓶的动因, 却是因为花瓶上的这幅“松鹤图”。

笔者细观发现,此图的落款处有“泉海”二字。原来,这个泉海即谭泉海。据查,谭泉海为我国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也是著名的紫砂雕刻大师。在紫砂用雕刻作画,成为他的一大特点。

如今, 谭泉海所作紫砂画, 一幅保存于故宫, 一幅展示于人民大会堂。

据业内人士透露,如今, 谭泉海紫砂雕刻作品价值不菲。坊间传闻,他的紫砂雕刻作品价值小者上百万、 大者上千万并非戏言。谭泉海喜欢紫砂,但从不制作紫砂作品,而只在紫砂上雕刻。

2000年初, 一重庆合川来的藏友, 拿着此紫砂花瓶在南充藏界交流。李在均发现后,以600元的价钱将其收藏。

“当时,那位藏友要价1000元,我与他讨价还价后成交。”李在均说,至今他仍觉得当年自己拣了个便宜。“估计那位藏友对谭泉海不甚了解, 抑或其忽视了当代名人之作的文化价值。”

20年来, 此紫砂花瓶一直深藏于李在均家中,纵然是藏友来访, 他也未曾将之亮过相。 同众多藏友收藏内含增值的目的不同, 李在均收藏只为品味个中文化,从而充实自己。

李波 文/图

新闻推荐

精准帮扶助中小微企业复工

精准帮扶助中小微企业复工3月5日,绵阳普思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复工后已经有300多名员工在全力生产,满足海外订单的需求。...

射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射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