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遂宁清官那些事儿

遂宁日报 2019-11-18 06:39 大字

大型廉政川剧《苍生在上》讲述廉吏张鹏翮 杨氏宗祠管理人员解读“清白传家”11月1日,古代清官廉吏廉洁文化研究部署会在遂宁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的古代清官廉吏廉洁文化研究学者和专家齐聚一堂,深刻研讨中国著名清官的清廉传统,进一步弘扬廉洁文化。

翻开遂宁的历史,这片土地上从来不乏清正之气,廉明之吏:明代杨澄为官清廉,著有彰显廉洁文化的《爱菜说》传世;明代杨最清廉刚毅敢为民言,暮年因直谏被廷杖气绝;清代张鹏翮更是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全媒体记者王锡刚

杨澄:著《爱菜说》,劝诫官员保持情操

在射洪县瞿河镇政府外,远远就能看见一座古建筑——杨氏宗祠。该建筑修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射洪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祠堂。时至今日,射洪杨氏族人始终铭记“清白传家”之祖训。而这祖训,则与杨澄有关。

杨澄,字宪父,明宣德八年(1433)出生。明成化五年(1468)进士及第,历任都察院左检都御史、大理寺卿等官职。在掌管大理寺刑狱案件审理中,杨澄这名铁面法官因“风纪严明,法度得体”,被世人赞誉“人无冤狱”。

明弘治年间,官员依附成风,朝纲松驰,社会矛盾日渐突出。杨澄出任山西巡抚时发现,民众不以勤劳节俭为本,而喜好攀比奢侈;官员一心只想升官发大财,腐败严重。

杨澄一方面用儒家思想正民风民俗,使民心向善;另一方面“出抚治榜文,以惩部内奸弊”,对山西各级官员制定行为准则,规范言行。就在这一期间,杨澄写下了《爱菜说》托物言志,告诫为官者必须廉洁清白,应“朴素色青以白,白而不污”,应常记民苦,保持清操。

《爱菜说》全文478字,文字优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爱菜说》就像一面镜子,读后让人警醒、震撼、感动。”杨澄第十六代孙、射洪杨氏家谱编纂委员会主任杨白华说,杨澄采用“借影”手法以白菜自喻。通篇融人生理想信念、忧国忧民情怀、个人情趣爱好于一体,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大格局,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爱莱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表明为官者需要有白菜的品质、情怀和操守,要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杨白华说,在杨澄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不忘初心,即使孤独寂寞也不同流合污。

杨最:两袖清风,暮年直谏被廷杖气绝

杨最(1472-1540),字殿之,号果斋,今遂宁射洪人,明朝正德十二年中进士,授任工部主事,谥“忠节”。

《明史》记载,正德九年(1514),杨最奉差到杭州监税,因做官清廉正直,后来又被派遣到山西监督捐纳。看到群众贫穷困苦,不忍让民众因强迫捐赋而雪上加霜,杨最未经奏报允许便匆回工部,受到上司尚书李熜的严厉斥责。受命不得不征税的杨最想出折中办法:他按照实际情况,对民众区别征收,对因贫困拖欠税款的百姓,连同巡按御史牛天麟联名向皇帝上奏“岁灾民困”惨状,力求薄敛缓收。也因此事,让杨最被百姓称颂为“杨青天”。

当时朝廷政风腐败,尚书李熜父子尤其腐败。而杨最却刚毅自持,因此受到李氏父子嫉恨在心,长期差使其在外流动任官,饱受风霜。后世宗即位,杨最转任员外郎,负责治理淮河与扬子江水患,在任时因公正无私,被一些腐败官僚所不容。嘉靖二年(1523),杨最因得罪权贵被谪贬到宁波当知府,赴任时,他仅带了一名白发老厨子上任,每日粗茶淡饭,办事“勤为听断”“案无留牍”,逞强扶弱,为民请命。

嘉靖十九年(1540),崇拜神仙的明世宗朱厚熜下令,把国事交付年幼的太子监理,自己则闭关调理。对于荒唐决定,朝中文武百官虽感到惊诧,却没有人敢进谏。当时杨最已到垂暮之年,但他仍大胆上书,向皇帝竭诚诤谏,并向皇帝请命罢黜作怪方士。世宗见奏疏后勃然大怒,下令“廷杖者百,编民口外”,可怜杨最廷杖还没有结束便气绝身亡,终年68岁。

杨最死后,既没家属在京,也身无长物,最终靠在朝做官的乡僚出资相助才得以入殓。26年后穆宗即位,为杨最平反并追谥“忠节”,其与明朝两位清官杨爵、杨继盛,并称“三直臣”。

张鹏翮:身居高位,殁后却无钱操办后事

作为清代四川地位最高的官员,张鹏翮的史料记载众多,为官55年,他几乎担任过清王朝从建立到走向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职务。而他的为人为官,后世最多的评价是“清廉”,三百余年来一直为人称道、褒扬。康熙帝对他更是有“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的评价。

康熙年间,科场贿赂成风、舞弊严重,康熙对此深恶痛绝,而当时情况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文繁盛的江南。康熙打算派一位品行端正的官员出任江南学政革除弊端。张鹏翮素有清誉,于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张鹏翮受命担任江南学政。史载任学政期间,张鹏翮铁面无私,“矢志矢公”。当时有些考生手持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要求学政在科考时给以便利,这些人慑于张鹏翮的正气,在学政衙署前徘徊了很久,最终还是不敢将推荐信投给他。他秉公主持科考,选拔了许多有识之士,但没有一个是因为与他有私交而选上的。

因为张鹏翮履职尽责不避权贵,康熙年间的许多重大疑难案件,朝廷总是派他查办。康熙三十六年(1697),川陕总督吴赫遭人指控贪污贫民“籽粒银”。为鼓励民众开垦荒地,清朝允许民众向官府借种子,等荒地垦熟后向官府偿还“籽粒银”。时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张鹏翮与刑部尚书傅腊塔奉命前去调查,由于此案颇为复杂,第一次调查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直到三年后开始的第二次调查才将事情真相查出。康熙对张鹏翮在陕西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他赞扬张鹏翮在陕西“一介不取,无出其右”。

雍正三年(1725)二月,77岁的张鹏翮在京病逝。谥号“文端”,雍正为他撰写碑文。

张鹏翮一生性情恬淡,做官期间没有搞副业、购置田产。他去世后,家里仅有几间竹舍。大儿子张懋诚“四顾茫然”,竟然穷得拿不出钱来安葬父亲。幸亏雍正帝赐给1000两治丧白银,张懋诚才得以扶柩回家,把父亲安葬在遂宁月山(今重庆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金簪子坡,与祖父张烺葬在一起。

新闻推荐

射洪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动实效 用主题教育的“火热”温暖群众心窝

“这次伯玉村、洞明村干部给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居住在金华坝26户村民长期盼望吃上自来水的问题。这是镇党委、村支...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