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亭路 诗圣题诗角鹰碑 左绵文风千古传
驿亭路
驿亭路与芙蓉路相接路口
驿亭路上李杜祠巷入口
李杜祠巷里的“百廉图”
富乐大桥桥头海棕路公交站
东津门坊原李杜祠大门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文/图
今游仙区有一条路名为驿亭路。驿,今李杜祠位置的前身,治平院、海棕馆都是驿站;亭,则是唐代督邮府内的督邮亭。唐玄宗幸蜀,大臣在亭璧画鹰,老鹰两耳高耸称角鹰。后来州官将其镌刻在碑上,诗圣杜甫来绵后又在碑上题诗。驿亭因杜甫角鹰碑诗而出名。
1绵州历史上的古驿站
史书记载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曾任绵州刺史,坐镇绵州,奉命镇守大西南,并修建越王楼。李贞坐镇绵州期间,因前往中原等地的路被芙蓉溪隔断,便在今芙蓉溪李杜祠对岸设立东津渡口以便两岸联系往来。由此,“东津”二字便出现在涪城历史中,最早来源可追溯至唐朝。
东津既为渡口,上级官员去州城,地方官员必须先渡东津在驿馆接待上级官员设宴休息,解除旅途劳顿。《绵州县志》第一卷载:“北亭唐初建,遗址不知所在。”根据州吏薛升华离任饯行于北亭,王勃在席前挥笔而作《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可见当时的北亭并非一般的小亭。绵州通汤毓良认为,北亭的位置应该在古驿道(即金牛道)上,唐代州城由北(越王楼)向南呈狭长型,而北亭是初唐时期接送长安来往官员的长亭(驿站)。北亭的“北”字将人们的思路打乱了。由于绵州城的方位因历代洪水改道涪江而变化,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绵州城的东方和北方,史志上有些含混,甚至混用。如东河与北河不呈90度,而在一条直线上。仙人桥位置,州志、县志记载方位有州北五里、州东五里之别……
驿馆的地点东津渡口前与东山(富乐山)之间的官道上,今李杜祠的位置,也是古驿道与去渔父村、小枧沟道路交会处。据《绵州志》记载,李杜祠原系西汉中国针灸创始人涪翁、东汉著名游方道士李意期鹤居之地。唐初,州人在此建治平书院,成为接待文人学士研讨修齐治平、吟诗作文、修身养性的地方。为避安史之乱,在绵州刺史杜济和友人劝导下,杜甫在绵州暂居了下来。杜甫数次到绵州,都在治平书院居住,在后来的诗中称此处为“左绵公馆”。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涪江、芙蓉溪洪水暴涨,治平书院冲毁殆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绵州教谕吴朝品遵其父的遗嘱,集资置地,在治平书院遗址上建成李杜祠,今有李杜祠巷与驿亭路相接。
2千年前督邮亭画鹰典故
绵州督邮亭在历史上与鹰密不可分,《绵阳县志》卷七《人物·流寓》抄录《四川通志》:“唐天宝间明皇幸蜀,姜皎以藩邸旧臣扈驾至绵州,画鹰于督邮亭壁。”在卷九《艺文金石》篇姜皎画角鹰碑条,又引《旧志》“……甚精妙,携石竖州堂后,时鹰隼不敢入城”。
杜甫来绵州时,距天宝十五年(756年)玄宗因安史之乱奔蜀仅隔六年。他在州督邮亭的壁上,看到了传说是姜皎画的那只鹰,而且写了诗。杜甫《姜楚公画角鹰碑》写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姜皎,本是李隆基藩府的一个旧臣,有功,封楚国公。他擅长画鸟、有角的鹰。不但画得很精妙,传说还有威慑其他鹰类的作用。这虽属传说,但画却是事实。四百多年以后来绵州的宋代诗人陆游所写的《绵州录参军厅观姜楚公画鹰少陵为作诗者》诗中,有“我来访古涪之滨,不辞百冈冀一真。走马朝寻海棕馆,斫脍夜醉鲂鱼津。越王高楼亦已换,俯仰今古堪悲辛。督邮官舍最卑陋,栋挠楹腐知几春?”可证。
绵阳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条河流过去都可以通航。上世纪70年代,城区北河、东河堤边停满了木船,桅杆林立,船帆飘扬,主要是中转绵阳火车站的煤炭,经小火车转运至北河码头,由木船运至三台、射洪、遂宁解决燃料不足;安昌河主要是将北川、安县的杠炭运到绵阳作冬季取暖用,至今仍有炭码头地名。古时,涪江水源充足,水流湍急,白云洞下老鹰滩为一处险滩。老鹰滩又名落鹰滩。
相传州官卸任将角鹰碑装船运走,行至白云洞山下险滩,碑随船沉,州官叹曰:我无功矣。此沉舟处名无功滩,又名落鹰滩,老百姓读老鹰滩。至此,绵州便有了老鹰滩、督邮亭和角鹰碑三处古迹。
3左绵文风在绵阳的大街小巷
小小的驿亭路引出了千年前绵州的历史故事,杜甫羁留于绵州,时间虽不长,但诗歌创作却很活跃。杜甫还曾写下一首《海棕行》: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杜甫客寓绵州的下榻处,在诗里,他称为“左绵公馆”,西晋文学家左思《蜀都赋》有“于东则左绵巴中”句,他是以绵在蜀都之左而言的,自杜甫以“左绵”入诗后就成为绵州在文人笔下的雅称了。他以海棕为题,写了它高入云霄地生长在江边的左绵公馆里,不但高,而且形态奇特,出类拔萃,让“众木”自惭形秽;遗憾的是“移栽北辰不可得”,侧面透露了他有经世大才而不能用于当世的感慨。如今,在绵阳游仙区仍有一个名为“海棕路”的公交站。
去过李杜祠巷的市民应该知道,李杜祠巷虽小但十分有特色,与东津路相交,李杜祠巷被分为两段,其中一侧是游仙区的“廉政文化长廊”。2015年李杜祠巷经过改造,巷子墙面的图文将历史上的廉政故事娓娓道来。古朴的墙面饰以浮雕、竹简、版画、牌匾,既蕴有文化内涵又简明易懂。相比而言,作为“邻居”的驿亭路则略显普通,它是绵阳随处可见的一条小街,隐藏在住宅区之间,街道两旁的绿植都与城市其他街道一般无二。也正是这条普通的小街名为驿亭路,便被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来到绵阳,留下动人的诗篇,因为他们绵州便有了“古迹”,便有了“老鹰滩”与“角鹰碑”,“左绵”的雅称也让绵州自带一股文人风采,“左绵文风”流传至今。
如果你是老绵阳,熟悉绵阳的那些老街巷,欢迎来电来信提供线索。
电话:0816-2395666
投稿邮箱:davideng@163.com
新闻推荐
遂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遂宁市城市管理执法条例》执法检查活动 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做好城市管理执法
(全媒体记者陈醒)10月10-1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昝中国率相关部门,深入船山区、安居区、射洪县、遂宁经开区、市河东新区,开...
射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射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