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江路:见证绵阳城区街道发展

绵阳晚报 2019-02-17 08:00 大字

平政桥原貌任先禄摄于1994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绵江路(长虹大道北段)平政桥附近范柯摄于1995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长虹大道北段工地范柯摄于1994年(绵阳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长虹大道北段一景(原绵江路与西山路交会处)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2月

改建后的平政桥缓解了“拥堵”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2月

B超大楼见证绵阳电子工业的辉煌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2月

绵江路(现长虹大道北段)上的市图书馆记者胥江摄于2019年2月

汤毓良记者曹雨婷

绵江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绵阳最早修建的一批道路,和青年路(剑南路西段)同年。绵江路有着城区道路和过境公路双重功能,一次次改建拓宽,绵江路也见证了绵阳城区街道的发展。

1

民国时期城外街区道路拓建

绵阳过境公路建设起始于民国时期城外街区拓建。据《绵阳市城乡建设志》记载,城外街区向西北方位(成绵路一带)、川西北第一公园(今人民公园)、开元场和四方过境公路拓展。

民国7年(1918),川军连年战乱,绵阳为川军田颂尧防区。民国16年(1927),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川西北屯殖司令孙震(字德操)驻防绵阳设立马路总局。民国19年(1930),孙震以整治川西北十四县路政为由,以绵阳为中心筹建马路。费用以卖庙产为主,农民缴“马路捐”,城市居民和工商业按房屋摊派。每间不低于银元5元(当时粮价为7元一石)修马路总筹款公开数200万元,实际达400万元,由工头承包,招募民工每天付钱二角至三角,强迫昼夜施工。

期间修绵罗马路(后改名绵兴路),由北门珠市街至鸡鸣桥长约50里;修绵彰马路,由民生工厂前至彰明九岭岗止,长约40里,马路整治局派员监修。其中,绵马路是川陕公路经过绵阳城区的必经之道,在民间被称作“绵阳第一条马路”,也因此路为绵阳到成都的始端,于是取名为“成绵路”。

汤毓良解释,《绵阳市城乡建设志》中没有新中国成立前绵江路的详细记载,但据《绵阳市志》记载,民国18年(1929)由孙震督办,绵阳、江油和彰明县负责修绵江马路,次年修成。这说明绵江路和成绵路、绵罗路等都是民国起就存在的道路。

2

见证城区街道建设历史

“经九岭、龙门、青义、圣水寺、平政桥,再从迎宾路口进入市区。公路两旁有明渠水沟排水,只有稀稀拉拉的行道树,两边农田菜地。我走过一趟,当时圣水寺还是个破庙子,到了平政桥,终于有了建筑物……”汤毓良回忆早年走过绵江路的场景。到1951年3月,绵阳县政府临时成立“马路整修委员会”,1954年组建“绵阳县城区建设委员会”,前后两次将城区主要街道翻修,由县建筑工会铺筑三合土路面。

绵江路是绵阳解放后最早一批修建的道路,和青年路(剑南路西段)同年。1959年,绵阳地、县两级成立“绵阳旧城改建指挥部”,专署副专员李玉良任指挥长,从10月3日起改造长兴街、小西街、民主街(西巷子)、警钟街至翠花街口,拆去北侧街房“天上宫”“金土地”、新华书店及商店。

1959年四季度,县城建委和市政工程队组织民工将西环城路、北环城路拓宽,并延伸南北两端,北至北河渡口(今东方红桥头)、南至油坊街中段,形成街宽25米、路宽13米的碎石路,命名红旗路(今涪城路);同时向西建成青年路(今剑南路西段)、绵江路(邮电大楼至迎宾路),长3公里。1960年3月,市政工程队新建绵遂路、先锋路1公里。1至8月份,建设安昌桥。当时因压缩基建,仅建成桥基三座就被迫停工,简易路修了0.9公里。1961年,中央继续压缩基本建设,公产所修居民点形成了老绵阳记忆深刻的新华巷。

绵江路也是城区建成最早的“三幅式”道路。1965年,省道川陕路、绵江路由养路段喷铺沥青路面穿越绵阳城区。此次工程由市政工程队和各行各业抽调的300余人组成的施工队施工,城内各单位、居民参加义务劳动,拣石筛砂、义务出车运输。绵江路500米一段街道(今旅行服务社处)首次建成快慢车道、人行道分流的“三幅式”道路。改建绿化后,市民纷纷称赞“两边梧桐树、中间柏油路”。

一次次改建拓宽,绵江路见证了绵阳城区街道的发展。绵江路旅行服务社至平政桥段长1129米,1984年,养路段将原宽6.5米拓宽至12米;1987年,公路指挥部将其拓宽至18米,铺筑了次高级沥青路面。

3

绵江路的“拥堵”

绵江路有着城区街道和过境公路双重功能,城区南北主干道(通往江油、三台、射洪、遂宁等地)和临园干道交叉组成城区棋盘式道路路网主骨架。“绵江路热闹得很,有丝绸印染厂、B超大楼、石油公司、涪江影剧院,等等,是众多宾馆、商店云集的繁华大街”。汤毓良说,对比早年街道两旁只有稀稀拉拉行道树的绵江路,城市的发展一点一点让我们的记忆变得丰富多彩。1987年,绵江路和红旗北路、绵遂路一二段更名为绵州路中段,1994年拓宽为50米。

想必老绵阳人还记得平政桥的样子,平政桥是城北进入城区的要塞,是一座1964年修建的石拱桥,石台墩砌成,桥长仅80米,桥面宽8米。翻看拍摄于1994年的平政桥老照片,只见桥面不宽,行人、自行车来来往往。随着绵江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平政桥拥挤堵塞不堪。1994年市政府决定将绵州路再次扩建为长虹大道,平政桥原石拱桥全拆重建,由长虹大道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连同跃进北路延伸拓展又新建了跃进北路平政二桥,先后于1993年动工,1994年建成。桥面宽40米以上,其中长虹大道平政桥宽50米,有绿化带分隔快慢车道。如此以来,平政桥的“拥堵”得到了改善。

绵江路1994年才解决了一次“拥堵”,1994年又迎来了新的“拥堵”,这一次“拥堵”是因为金柱园。金柱园是由重庆市政设计院设计的,天津市政一公司施工,于1994年8月7日动工,12月中旬完成全部结构工程,上部混凝土路面在1995年1月竣工。因为金柱园地处旧城区,地下管线密如蛛网,所以在当时可以说施工难度很大。在地面,设计了中心绿岛及蝶形夹丝玻璃罩,正中塑有圆柱金色剪标,象征国家一级企业长虹指标蒸蒸日上,在当时可以说是绵阳一大景观。

金柱园下方的下交通道,设计了宽5米的四个人行下穿通道,地下有一个很大的圆形大厅,地下部分面积达2220平方米。“金柱园底下让行人通行,还有很多卖东西的店铺,以前绵阳这种小店铺十分火热,卖手机的卖衣服的都有。”市民张女士还记得以前常常能在这种店铺淘到商场买不到的配饰。然而,近年来随着绵阳车流量不断增大,金柱园成了城区的一大堵车点,绵阳人开玩笑说新手司机就该多去金柱园锻炼技术。

2017年,有市民参与绵阳市政协提案线索征集活动建议:拆掉位于城区交通繁忙地段的金柱园,让车辆过往实现直行,让该区域交通更为畅通。2018年4月12日,剑南路改造工程媒体见面会上,确定了将拆除绵阳地标性建筑之一——金柱园,保留地下人行通道,将现状转盘路口改造为“十”字交叉路口,这一“拥堵”问题得到了解决。而绵阳市民在得知金柱园即将拆除后也纷纷赶去留影纪念。23年的伫立,影像记录的不只是消失的金柱园,也是绵阳人自己的一份记忆。

新闻推荐

我县举行2019年射洪籍在外工商界代表人士新春恳谈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 畅叙家乡情 共谋新发展

(全媒体记者刘洋)2月12日,我县举行2019年射洪籍在外工商界代表人士新春恳谈暨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县委书记蒋喻新等县级领导...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