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脱贫攻坚创新实践的探索者 记市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牵牛山村第一书记谢飞臣
谢飞臣组织村民学习藤编技术2017年5月,县医保局办公室主任谢飞臣带着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就任万林乡牵牛山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把自己当作“村里人”,坚持不懈扑下身子、走向田坎、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不断创新,为牵牛山村脱贫攻坚付出了艰辛和智慧,他“点子多、办法活”,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赏,被称为村里的“谢电脑”。2018年10月,经过层层筛选,谢飞臣荣获市脱贫攻坚奖。
创新打造“帮扶乐园”
帮扶干部和贫困户成了“朋友”
每到周末,在牵牛山村的蔬菜大棚里,常常可以看到城里人和乡下人一起劳作的身影,田地里一片欢声笑语。为了让帮扶干部真正爱上农村,真正关心贫困户,谢飞臣多方奔走,在牵牛山村打造“帮扶乐园”。他组织贫困户建立蔬菜大棚,鼓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县医保局、县国调队帮扶干部共同认领一块土地,共同协作进行绿色种植。“帮扶乐园”里,贫困户负责平日的田间管理,周末与帮扶干部一起劳作。“这个可以摘了”“这块地要浇水了”……贫困户成“老师”,帮扶干部成“学生”,贫困户自信了,帮扶干部理解了,感情就在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中,一颗颗晶莹的汗水中悄然建立。同时,该蔬菜大棚还造就了许多的“赢家”:帮扶干部在缴纳200元/年的租金后,能享受到“田间劳作”的快乐和绿色蔬菜;种植贫困户在提供劳力后,每户每年有300-500元的收益;村委会在提供相关管理后,每年有近10000元的集体收入;附近的农家乐在收购大棚种植的绿色蔬菜后,能给游客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吸引更多的客源,增加业主收入。
建立“扶贫车间”
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脱贫
“太好了,我在家挣钱,还能照顾孩子。”贫困户谢清贤的媳妇这样说。腿部残疾的贫困户代堂松更是笑呵呵地说:“吃肉的钱不缺了”。2018年来,为了解决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收入问题,谢飞臣跑遍了周边的区县,咨询了大小企业。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射洪县向阳藤艺工艺有限公司决定在牵牛山村建立“扶贫车间”,把公司业务分一部分到村上,由公司提供半成品,贫困户在家编织藤椅、藤桌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赚取人工费,再由公司收购销售。同时,谢飞臣还和村两委成员商量,从爱心人士捐赠基金中拿出部分现金对编织多、编织好的贫困户进行奖励,让勤劳的贫困户月收入增加1000元左右。
推行“家庭道德积分制”
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
脱贫攻坚的成效,不仅要实现群众收入增加,乡村风貌也要焕然一新。如何让贫困户“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17年,谢飞臣利用创建省级“四好村”的契机,在牵牛山村率先探索建立了“家庭道德积分激励机制”为创建添砖添瓦。
在谢飞臣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由乡驻村工作组、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聘请公道正派、威信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担任评议员,分月分季度开展“十个好”定期评比活动、“十颗星”量化积分活动,并建立多元化激励措施。同时采取村民“一事一议”或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大会的办法建章立制,提取10%的集体经济收益,设立家庭道德积分激励专项基金,用于采购奖品,表扬奖励道德积分优秀家庭,全面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17年12月,牵牛山村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
创新实施“精准慰问”
助推贫困户立志立勤
“帮扶单位的慰问物资参差不齐,老百姓相互攀比;慰问时平均主义,人手一份,没有起到促进贫困户改变‘等靠要’思想的目的,反而养成了‘慰问我是应该,不来慰问我是失职’的错误思想。”谢飞臣带领牵牛山村两委积极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精准慰问法”,促进贫困户立志立勤。
在牵牛山村,村两委与贫困户签订定点收购协议,举办采购节,激发内生动力,让贫困户“动起来”;实施“环境卫生评比制”,将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分出等级,对应发放不同的慰问金额,促使贫困户“勤起来”;实施“放弃慰问制”,将贫困户划分了“发展好、一般、发展不太好”三个等级。鼓励“发展好”的贫困户将匹配给自己的慰问资金转交给需要的人群,树立“我现在不需要慰问”的思想,促使贫困户“志起来”;实施“因需施慰制”,根据贫困户需求组织不同的慰问物资,慰问资金用在贫困户最需要的地方,促使资金使用“活起来”。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自谢飞臣任职牵牛山村第一书记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牵牛山村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谢飞臣深知,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用心用情投入到扶贫工作,一定会收获到老百姓真心、真情、真意。”他表示将不忘初心,继续在实干中创新,让牵牛山村变成“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美丽小山村。
(全媒体记者李晓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罗虹今年2月,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两名“熊猫队长”惊艳世界。这两名“熊猫队长”,凝聚着川北大木偶制...
射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射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