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范海全回乡种地“我对土地有感情!”
范海全(右)腌制洋姜,提升其附加值。
遂宁市射洪县玉太乡改板沟村范海全经多年打拼,在西安有一个年产值达500万元的大公司。可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范海全却选择回乡种地,在当地发展洋姜产业,并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带领老百姓增收。
通过产业带动,当地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加2142元,改板沟村实现摘帽户脱贫的目标。范海全说,他对土地有感情,现在有了经济基础,农村一样也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技术扶贫 贫困户住进了小洋楼
10月31日,52岁的范海全对蓬溪县蓬南镇的农户进行洋姜技术指导后,又急忙赶回射洪县玉太乡改板沟村。“洋姜再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这段时间正是长茎的时候。”范海全说,今年他在改板沟村建了4个洋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000亩,“初步估计,今年洋姜的产值将达到700万元。”
在异地安置点,双目失明的范书山坐在家门口晒太阳。今年63岁的范书山原来住在沟底,在2014年被检测出脑瘤,后来失明。“过去住的门口有石梯子,摔了好几次。”范书山说,村里通过民主测评,将他家定为贫困户。今年9月,村里的异地安置点修好后,范书山一家住进了75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没想到,我这种双目失明的人,还能住上楼房。”
回乡创业 让全村老百姓当上“股东”
范海全是改板沟村的村民,2015年底,他回老家看到村道路不通,土地撂荒闲置,就想为老百姓做点什么。而就在这一年,四川出台政策鼓励商人回乡再就业。
“我刚回来时,还不知道发展什么好。”范海全说,是老家小院里的一株洋姜给了他启发。他通过上网查询发现,洋姜的生命力顽强,耐干旱、栽种简单、存活率高,经济价值大。
范海全说,刚开始试种时,老百姓怕没有收成,不愿意把土地租给他。最后,在他努力下,种了50亩洋姜。
当年秋天,洋姜喜获丰收,每亩土地拿到了3000元的分红。“有了现金收益,老百姓终于相信种洋姜也能挣大钱”。2017年初,老百姓将土地交给范海全种植洋姜,范海全通过成立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成为企业最早的“股东”,每年参与企业的分红。同年,范海全被选为改板沟村村主任,带领村民一起摆脱穷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
新闻推荐
县教体局“四机制”保障教育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前10月完成项目28个
(詹成勇全媒体记者罗明金)今年以来,射洪县教体局创新实行项目责任包干机制、项目竞赛对手机制、项目推进晾晒机制、项目督查...
射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射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