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茫茫林海的无名“丰碑” 木里朴实护林人的精彩人生
水源远在三四公里外,冬季河溪结冰,取水更加困难。
李龙忠正在砍伐防火隔离带。
历经二十年风雨的洗礼,幼苗先成材再成林。
烧香梁子瞭望台可视距离十公里,覆盖913林场的护林防火重点区域。
导
读
二十年前,随着“森老虎”下山,传统森工企业得到全面转型。数万林业职工放下了斧锯,从砍树人变成了栽树人、护林人。二十年间,他们深入最深的森林,夜以继日用坚守保卫着青山;他们与火鏖战,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屡立奇功,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为森林挽救了“生命”……
无数林业人,平凡、伟大却默默无闻。他们在深山中默默付出,不邀功,不显摆,悄悄在林间留下深厚的足印,在山头留下满目的青翠。二十年来,他们的人生、经历、精神乃至生命都和雄浑的山脉、万顷森林融在了一起——血脉相融之间,是担当、责任、坚持、无畏的大力量大毅力,和这座雄浑的山脉、无尽的森林相融,铸成了林业人最不朽的精神之魂。
铸魂,铸就一座座林业人朴实、厚重、伟大、无名的“丰碑”。
故事一
孤独的青山“守望者”于伟:汗水换来满山绿
从木里县城出发驾驶越野车向北而行,前往孤独的913林场。路途不远,仅一百公里却跑了5个小时,除了前半个钟头出县城的水泥“高速路”以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颠簸在崎岖蜿蜒、坎坷不平的山路上。
此时,时节已入初秋,沿路的阔叶林被秋味渲染出浓郁的暖色调,它与更高更远处山峰偏冷的大色块水色交融,在蓝天的映衬下如同一幅油彩未干的印象派风景画——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林海万里。
913林场便隐藏在风景画的云端最高处,林海最深处。
穿过四十多公里无人区,在海拔4000米的烧香梁子瞭望台,记者第一次见到这片森林的“守望者”于伟。他骑着摩托车刚巡山归来,风尘仆仆。身着厚重的巡山服,手臂佩戴“护林防火”的标志火红鲜艳,头发和胡须沾惹着灰白的尘埃,神情中流露出一股自然的朴实味儿……
记者一行突然造访出乎他的意料。说明来意后,他有些局促紧张地将我们请进屋去,端出一杯温水茶、一碗有些受潮的花生干果、一包奶糖。于伟不善言谈,在问答式的访谈中聊了很久,才终于打开了话匣。
“我是射洪人,1991年参加工作来到木里林业局913林场,当了7年伐木工人。98年‘天保工程\’实施后的第三天,我就被局里派到了瞭望台工作。”于伟在木里林业局工作了27年,从19岁进入藏乡伊始,他的人生轨迹便与这片山川和森林重合,结下不解缘。二十多年的陪伴,让于伟的性格像这座大山一样沉稳心思缜密。
烧香梁子瞭望台,是于伟与这座山相伴多年的地方。山顶上是一块凸起的平坡地,建了四间瓦房和十多米高的钢筋瞭望塔。爬上铁塔瞭望,方圆数十公里的山林草木可尽收眼底,让人不自觉的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豪情。或许在诗歌童话中,这里就是与世无争的人间仙境,有着采菊东篱的惬意盎然,也有会当凌绝顶的荡气回肠。
可惜现实不是诗歌童话。在此处,冬日里“高处不胜寒”将得到最真实体现,四周无遮风高地只能任由狂风涌入,人站立都显得困难。零下二十多度的极度低寒,让风吹化为锋利的刀子割在皮肤裸露的地方……
忍着寒冷和疼痛,于伟和他的同事必须一天又一天地骑着摩托车到路的尽头,然后背着水壶干粮,杵着“开山棍”,分头步行进入绵延数十公里的林区,一来一回形单影只,筚路蓝缕;忍着寒冷和疼痛,更必须一次一次地爬上冰冷的瞭望塔,站在比山顶还高的塔尖,找出森林火灾发生的任何一点苗头,瞭望塔和人均在狂风中摇曳,无依无靠。
深山之处,没有人能看到林业人的成绩,更没有人去宣扬林业人为这片青山和森林付出了什么,但像于伟这样千千万万的林业“守望者”却依然选择坚守,用责任和坚持换来了山的平和安宁——尽管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但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不求回报的奉献足以让人感动。
2015年3月18日,这天是于伟44岁生日。一天前他便下山到乡里买了烧鸡卤菜和一斤青稞酒,准备在生日这天和两位瞭望塔同事喝上两杯庆祝庆祝。下午早早结束了巡山工作,于伟、刘康、周万平三人围坐在屋里,烤着火边吃边聊。
六点过的时候,天色逐渐暗了下来,三人也渐渐有了醉意。正在气氛热烈的时候,天边一个炸雷突然打响,让于伟心头一惊,放下酒杯赶忙推门而出。此时东边数公里外正亮着闪电,雷声轰鸣数十次后,又戛然而止——在冬季的高原上,这种时间短而急促的“干雷”时常发生,在光打雷不下雨或东边打雷西边雨的自然现象中,每一次“干雷”都是爆发一场森林大火的前兆。
于伟快速爬上了瞭望塔,眼睛盯着东边雷电处森林。他的视力极好,此时天色还没有全黑,隐隐约约中,于伟看见就在离瞭望塔四公里外的山坡,有青烟冒起。
于伟手忙脚乱地爬下瞭望塔,大声地喊“雷击火,赶快收拾东西走。”里边的刘康和周万平一人用卫星电话向木里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和913林场汇报,一人已经收拾好了打火撬、油锯等工具,背上水壶便冲出门,骑上摩托车便往雷击火处赶——情急之下,三人竟连冬日御寒的军大衣也忘了穿。
夜幕之下狂风大作,森林发出野兽般的低吟,摩托车昏黄的车灯成为陡峭山路上、深厚的森林中唯一的光亮……不!还有东边的高处!被雷击的青烟已经被狂风吹出了火光!
“再骑快点,不然火势就要控制不住了!”于伟载着二人心中不停地默念。火光终于临近,摩托车无法前行,三人跳下车抱起灭火装备便迎着火光冲了上去。此时,被闪电击中的站杆木顶部大概四五米高正燃着大火,风吹之下火星四溅。
“火燃的太高了,必须锯树子,不然火枝丫被吹散可能把其他地方引燃。”有着多年经验的于伟当机做出决定。
二十年前,于伟是伐木的一把好手。他三两下测好落距,把站杆木四周的枯叶全部抛开,制定好计划和两位同事操起油锯向盆口粗的树干凑上去,锯子与树干接触发出刺耳的声音——不同于二十年前,当时砍树是在破坏森林,如今锯木是为了挽救这片森林。
头上是熊熊大火,一些零碎的燃着火的断枝不时掉落,有时候就打在三人的背上……腐朽干枯的大树轰然倒下,三个人向火焰泼水,然后持起打火撬用力拍打火源。从锯树到灭火,不到半个小时间,一场可能导致森林大火的“雷击火”被扑灭。反复检查之后,三个人才放心下来,坐在地上喘着粗气。短短半个小时像经历一场恶战,精疲力竭,平复心情后才感觉到四周竟这样的寒冷。
每年12月到次年6月,是木里林区护林防火形势最严峻的警戒期,每年都会有几次火情发生,稍有松懈便是一场森林大火。或许,林业人坚守在深山中,奉献了青春和满腔热血,投入全部的精力和责任心,便是为了阻止“屈指可数”火灾发生的可能——森林的资源、国家的财富正是在这样一群人的坚守下,得到了保存。
工作实在不易。到了冬季,水源干涸,守林人们必须到数公里外的山泉蓄水池凿冰取水;夜晚时常有野兽出没,野狼的叫声让人毛骨悚然,工作艰苦而且危险;最害怕生病,一旦发生病痛必须奔波两个小时才有一个村卫生所……
但是比起所有的艰苦,更为难熬的是在深山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孤独。山上终年无电、无水、无信号,除了守山、看山、巡山外便无事可做。
“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不过只要听到汽车的声音,就忍不住要站在路口看车过路。有时候驾驶员停下来和我攀谈两句,就觉得特别高兴……”
——山是孤独的,于伟是孤独的,和他们一样的无数“守望者”是孤独的。年复一年的坚守与山为伴,与山同眠,与山共寂寞。为了森林的平和安宁,放弃了城市的繁华,选择归于寂寥的深山,毅然坚守。
到今年2月,于伟已经连续19年,在春节时没回过家了。
故事二
扑火英雄李龙忠:
在火海求生的11个小时
2018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1名林业英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联合表彰99个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115名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113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这是林业系统最高级别的表彰项目,表彰周期为5年。
这一次,已经54岁的李龙忠站在了表彰台上。面对台下众多的领导和媒体记者,他拿着稿子努力想讲述好自己的故事,可是才念了一半他就激动得控制不住情绪,眼角的泪哗哗地淌了下来。“完了吧,就到这儿了……”短暂的一片静默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久久没能停止。
李龙忠被授予了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有同事向他打趣说:“你这个全国劳模是火海里躺出来的嘞……”看似句玩笑话,可现实真就如此,没几个人能做到。说得更严肃一点,李龙忠是从火海里逃生,一脚迈过了死亡线又完好无损走了回来。
2002年,李龙忠因为过去油锯技术精湛,被调到木里林业局森林扑火队一队,担任“油锯手”。重操油锯,工作环境却大不一样,在扑火队他要当开路先锋,为队员割灌开路;要开挖隔离带,控制火势蔓延;要处理峭壁上的枯朽木,扑火全程都离不开,任务最重,最累也是最危险。但他无怨无悔,从2002年至今,木里县内发生的大大小小90多场森林火灾,他从未缺席,每一次危险都从容应对,也无所畏惧。
“要去跟火接触,危险肯定有啊。油松、炭灰经常把衣服烧坏,胶鞋也被烧穿,烧伤烫伤时有发生……但是你既然干了这个工作,肯定要有心理准备不是?”李龙忠反问道。对于危险,他似乎毫不放在心上。
因为他早已经历过多次生命危险。
时间回溯到13年前。2005年5月17日,木里东孜发生森林火灾,还未扑灭,接连水洛、唐央起火,火势难以控制烧了几天几夜,有超过五万亩森林在这三把大火中毁于一旦。李龙忠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段记忆,便在唐央。
“当时刚刚把东孜火灭了,已经两天没休息,马上又收拾好装备赶往唐央。就像是一场战争,我是一名士兵——在颠簸的运兵车中睡了很熟的一觉,醒来时眼前又是新的战场。”到达唐央后,森林的火势已经无法控制,加上起风火不断地向周边蔓延。
要想扑灭一场森林大火,往往要奋战几天,必须通过砍伐宽20多米,长数千米的隔离带,让火不能扩散最后自然熄灭。
“唐央的树主要是油松,干燥时节一遇火燃烧的非常快,火势的扩散也非常迅速。”李龙忠回忆,投入“战斗”后,他和其他扑火队员、武警开始砍伐隔离带,本来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计划顺利进行。“但是火却没有按照计划中预测的那样按部就班,突然起风之后也不知道引燃了什么易燃物,前方的火龙开始向两边快速扩散,在我和其他人反应过来时,已经没办法撤离了……”滚滚的浓烟让李龙忠等人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该往哪儿退,只感觉四面八方都是火。
怎么办?已经没办法撤离,只能自救?
旁边有一块老乡家的洋芋地,都是泥土没有任何可燃物。他大声喊着队员向洋芋地撤离,没过多久,蔓延而来的山火和浓烟,迅速将李龙忠等人困在了这块孤岛上。
“当时最近的火就离我几米远,油松散发的浓烟熏得人没办法,我们都被呛得不行,我想着可能出不去了……”李龙忠心里其实已经非常害怕,但作为班长,队员的主心骨他必须保持镇定。
“烟往高处走,挖坑。”简短的命令下达,他和队员们顶着浓烟用铁锹在身体前挖出了数十公分的泥坑,然后把衣物倒满水,捂住面口,浓烟过来时便把头埋在坑里轻缓地呼吸。感到暂时的烟飘走,才敢把头伸出来观察。
这是极度危险的处境,有时候李龙忠都感觉到自己快断氧了,感觉活不下去了。他甚至不自觉地想到家人、孩子、同事,想到自己走过的半生……
四面都是火,而且越烧越大,全是树木被烧发出的噼里啪啦声。
不一会儿李龙忠感到身上被火烤的炙热,豆大的汗珠不断流淌,衣服也已经湿透,整个人逐渐进入一种脱水的状态。
眼晕、炙热、口干,喉咙肿的几乎发不出声音。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撤离,只能在浓烟的包裹下,呼吸不多的而且带着烟呛味的氧气勉强活着……
勉强活着,勉强坚持,抓住微小求生的可能,抓住最后希望无助的坚持!他用尽全部精神让自己头脑保持清醒,绝对不能睡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傍晚到天黑,从天黑再到日出。浓烟似乎开始小了,李龙忠精疲力竭地抬起头一看,周围的树林已经全部烧光了。
危险终于结束了……
绝境求生,周围的火整整烧了11个小时。在浓烟中能度过生命最煎熬的11个小时,已经是生命的极限。
看着眼前的焦木,李龙忠发了很一会儿的呆,他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活了下来。东方太阳渐渐升起,又是新的一天。周围的队员有的开始哭——已经三十多年没掉过眼泪的李龙忠此刻也非常想哭,他鼻子一酸,竟然没能挤出一滴眼泪……
李龙忠获救后回到了家中休养,他的妻子非常的担心,埋怨着让他必须换一个岗位——火海逃生的李龙忠此时如果提出要换岗位的话,那么局领导多半也会批准。但是他拒绝了,他说“森林扑火本来就是危险的工作,如果我不做也总会有其他人要替我做的……”
李龙忠坚持在扑火队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他带领着队员冲锋陷阵,与火鏖战,屡立奇功,多次将挽救了森林挽回了损失。他是木里林业局扑火一队最受人敬佩的英雄。
再过两年李龙忠就退休了,他说,他可能永远无法割舍和这片土地、这片森林最深厚的感情。
策划:凉山州林业局 凉山日报社
执行:胡正清 徐箭明 肖微波
新闻推荐
遂市整指办〔2018〕16号 遂宁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2018年7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测评考核情况的通报
附件12018年7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测评考核表2018年7月下旬,市整治办对各县(区)、园区和市城区7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
射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射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