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队长”制作团队牵头人许学术:科技让川北大木偶焕发生机

南充日报 2018-08-24 06:27 大字

●本报记者 罗虹

8月23日,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欢送两只“熊猫队长”返回故乡南充,并举行交接仪式。因为“熊猫队长”在平昌冬奥会上的精彩表演,已有300余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再次焕发生机,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作为“熊猫队长”制作团队的牵头人,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造型室主任许学术感慨颇多,他说:“增加科技含量是川北大木偶未来发展方向。”

喜欢制作 从台前走向幕后

8月22日,记者来到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剧院门上拉起了横幅,“欢迎‘熊猫队长\’荣归果城”。走进院子,正对门就是一个偌大的工作室。工作室里,工具架上摆满了手钻、刻刀、丝线等各色工具。房屋正中还挂上了一张“熊猫队长”的合影。操作台前,身高约1.75米的许学术正弯着腰,动手制作制雾器。“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现代化的机器,但我还是习惯自己动手做,用起来才放心。”许学术取下围裙,坐下来跟记者聊起了关于木偶的故事。

今年51岁的许学术是遂宁市射洪县人,1985年,高中毕业的他进入仪陇县木偶剧团学习木偶表演。“以前的木偶表演是传统方式,拉一个大幕,人躲在幕后,只露出木偶,然后演出。当时我的个子还算高,每次只能勾着头弯着腰表演。”许学术说,每次表演完后,他最喜欢到造型室给老师傅打下手,学习制作木偶,久而久之,他也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

“1988年,我们到印度表演‘花伞舞\’,演员可以控制木偶的手完成开合伞、转伞等高难度动作,但是,当时我们剧团还没有制作出开合伞的机关。”许学术说,为了制作出“花伞舞”的机关,他和另一个表演者舒世林关在屋内通宵达旦,终于在一个星期后,制作出了6套机关。木偶装上机关后,能自如地开伞、合伞、转伞。节目表演后,赢得了当地观众的欢迎,也给木偶表演增添了全新的特色。

“这是我当演员时的第一次创新,2000年,我从台前走向幕后,潜心研究木偶制作的创新发展。”许学术说,现在他只要有空,便待在工作室里,与木偶打交道。

创新发展 科技和文化融合

有了“花伞舞”的良好开端,许学术在木偶制作创新发展这条路上停不下来。他还和同事一起研发了“春江花月夜”表演,通过制作机关,木偶不仅可以表演扇子舞,还能喷烟吐火。

“木偶表演越复杂好看,表演者操作木偶的步骤就更繁琐。如何在表演时减轻表演者的负担,这成为许学术创新研发的一个方向。”许学术告诉记者,他花了一年时间研发了木偶变脸,变脸程序复杂,但木偶在演员手中却很容易操作。“我设计了一个扳机,只要扣下扳机,就能变换一张脸,一般而言,一个木偶可以变七八张脸。”许学术说,这样一来,木偶变脸表演精彩了,演员表演起来也十分简单。

说起这次制作“熊猫队长”的经历,许学术坦言很受启发。传统的川北大木偶制作是用泥塑做脸,竹杖或木棒做躯体,以支撑木偶做各种各样的动作,从制作到表演都是传统的。而这次制作“熊猫队长”,张艺谋导演要求一定要具有强烈的科技感和现代感,这对于制作团队来说,是一次颠覆传统的创新,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过反复对比,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上LED灯的制作工艺,既轻便柔韧又耐寒耐风,做出来的‘熊猫队长\’已经完全看不出木偶的影子,就像一颗颗透亮的冰晶组成的‘熊猫队长\’从科幻世界走来,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漂亮。”许学术说,“熊猫队长”亮相平昌冬奥会后,一夜之间走红网络,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表演邀请函、道具制作请求件等。

“长期以来,川北大木偶始终以传统形象和演出方式运作,尽管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传统文化精髓,但由于表演方式比较单调,制作工艺方面创新元素不多、科技含量不高,因此失去部分年轻观众。”许学术坦言,这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演出经历让他深受启发,增加科技含量是川北大木偶未来的发展方向。除此以外,还将进一步创新表演方式和制作工艺,让川北大木偶以全新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

新闻推荐

被截留的“一卡通”补贴款回来了! 复兴镇五保户李仕德成为第一个受益农户

复兴镇纪委干部入户调查“3600块,一分不少!”近日,在复兴镇会仙村村委会会议室里,五保户李仕德从复兴镇纪委副书记陈立手中接...

射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射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