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西桥 梁思成测绘赞其规制宏巨

南充晚报 2020-09-07 00:56 大字

据《南充县志》(1993年版)载,南充西桥初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至1224年), 在它被称作“西桥”以前,还曾名广恩桥、西溪桥、永安桥。而30年前的南充市民却从不称此桥为“西桥”,而是将西桥与西河统称“西桥河”。 妇女到西河洗衣,男子到西河游泳,皆称到西桥河。 甚至当年从现玉带桥处通过石板桥过西河,也称过西桥河。 由此可见,当年的“西桥”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有多么重要。 国道212线、318线修建后交会于西桥,西桥成为两条国道的枢纽。

历史悠久的老石桥

据清嘉庆年间的《南充县志》记载,曾经的西河“众流交汇,水势汹壮”,尤其是夏秋换季时,山水往往骤然而至,瞬息之间“波涛千尺”,船只因“水势汹壮”而不可渡,故只有修桥才是长久之计。

西桥建成于南宋嘉定年间, 明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后)桥被毁;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大学士陈以勤筹资修复西桥,两年后竣工,改桥名为广恩桥,后来桥被毁。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一位名叫刘柱元的人募集资金重新修桥, 改广恩桥名为西溪桥,数年后桥再毁;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黄润之、袁凤孙等地方官员捐资重修西溪桥。因桥高于地面,于是在桥两头修建上桥石梯,在桥头两侧各安放两尊石狮,并在桥头修建牌坊和三国文臣谯周、陈寿与武将张飞、 王平等人的浮雕,命桥名为永安桥。1928年, 在修建顺(庆)蓬(溪)公路时,将永安桥头的牌坊、 浮雕和上桥石梯全部拆除,填高桥两端的马路,使这座几毁几建的人行桥成为一座公路桥,并复名广恩桥。而南充市民还是习惯称这一带为“西桥河”。

1940年,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同事来到南充, 对西桥进行了考古测绘。在他所著的《西南建筑图录》 专著中记述:“四川南充县西门外广恩桥,俗称西桥。东西7孔,皆半圆券,券之净跨约11米,桥面宽9米,规制宏巨,蔚然壮观。县志载宋嘉定旧桥,毁于明嘉靖间,其旧址在今桥之南, 今桥则万历六年所重建,至八年(公元1580年)讫工。桥后世累经修改,恐万历原状或已有改变处矣。”

由于梁思成和同事所测绘的南充西桥, 已是初建后400余年间的第3次重建或更多次的修复了, 所以他说现在的桥址及面貌可能已与原状不同了。

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

自西桥建成后,即成为从西南方向进出南充的必经之桥,也是商贾西往成都、南下重庆及前往蓬溪、射洪、三台等地的咽喉要道。抗战时期,南充若干批奔赴抗日前线的新兵在顺营师管区参加短暂的军事训练后,或步行、 或乘烧炭汽车从西桥出城,经武胜、合川抵达重庆,再乘船前往湖北、湖南抗日战场。

笔者小时候,西桥两端桥头还有栩栩如生的石狮,桥面两边是高约六七十厘米、 用条石砌成的栏杆。一些背着农作物进城卖东西的农民,往往把背篼放在石栏杆上歇息;一些走远路累了的人路过桥上时,会坐在石栏杆上歇脚。因为西河边的气温比屋内低一些,所以每到酷热的夏夜,附近的居民就纷纷把凉竹棍、躺椅或门板搭到西桥下的河两岸睡觉。

改革开放前, 西桥上来往车辆较少;改革开放后,人员、商品大流通, 进出南充的车辆逐渐增多,以致古老的西桥不堪重负。加之连接西桥的西山公路坡陡路窄, 在接近西桥的急弯处交通事故频发。 直到连接人民南路的新西河大桥及西河东头的桓子河大桥建成通车后, 原来从老西桥进出城区的车辆才得以分流, 古老的西桥才得以释去重负。

自然方便的洗衣场

当年西桥城这头是猪市坝, 马路边有专给牛马安装蹄铁的马帮驿站;30年前, 这里成为售牛市场, 后来成为木材交易市场。 紧靠西河桥东侧有一条约两米宽、铺着青石板的小道,一路斜坡向上连接大西街(现桑园路口), 名叫盐店街。 从我家所在城隍街出发,经大西街过盐店街到西河桥边,比从西桥街(现表方街)到西桥近了许多。

40多年前,南充市民用水全是到街道水站排队挑水。 为了节约用水, 居民洗衣大多就近到西桥河或大河(嘉陵江的俗称)去洗。每年夏天汛期过后,西河桥下就有很多规则不一的青石板露出水面, 清澈的河水从石板间哗哗流过,成为十分方便的洗衣场。我小时候只要不上课, 母亲背着竹背篼下河洗衣时,一定会带上我。

有时母亲洗衣去晚了, 我们就只能在岸上等。 有的人会用有锯齿状的木搓衣板放在乱石上搓洗衣物,有的手握长约60厘米、上窄下宽截面成椭圆型的木棒捶打湿衣服,以捶出污水。石桥拱回音效果特别好,待在桥下,水流撞击石头的哗哗声, 木棒捶打衣物的啪啪声, 犹如交响乐曲在桥下久久回荡……

天然安全的游泳场

40多年前,西河水清澈如镜, 男人们每到夏季就去西桥河游泳。在西桥上游30多米的北边, 有一处用石条砌成的凸出河岸,宽约5米、高出水面约五六米的陡峭梯步, 人们称之为“渔子拐”。这段河水宽30来米,从石梯下水深不探底;从河中线开始,河床逐渐升高,靠近对岸水深约七八十厘米。 浅水处成为学泳者的好地方, 河这边则是会泳者下水处。 有胆大的游泳者,会将“渔子拐”作为跳水平台,从上面一跃而下。

原处城郊, 现为城中的老西桥迄今已两百多年 (1809年重建), 其桥基、 桥身基本完好。1981年, 南充遭受特大洪灾,西桥桥身安然无恙, 但桥面受损严重,桥面两侧的石墩栏杆被冲毁。1982年,施工单位对该桥进行维修, 把石墩栏杆改为钢筋水泥栏杆,桥面重新铺上沥青,使其焕然一新。1983年, 南充市政府公布西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西河, 早已没了两百年前的“水势汹壮”之貌,平静的河水缓缓流淌, 两岸是壮观的堤岸和葱茏的绿化带, 经过多年治理和景观打造, 西河已变得秀丽而美观;如今的西桥,虽然历经岁月沧桑, 却仍然保留着清朝时期的模样,显得古色古香。它伟岸健壮的躯体横跨西河两岸, 默默地承载着两岸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而当年桥下四季常见的洗衣妇和夏天下河的游泳者身影,已铭刻在古老的石桥中, 留存在老南充人的记忆里。

朱兴弟/文

新闻推荐

蓬溪县 落实保险理赔整合项目资金

(全媒体记者刘春燕)8月19日上午,蓬溪县组织召开“8·12”重大洪涝灾害、“8·16”涪江特大洪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会议强...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