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的“白色娘子军” 记疫情防控中的遂宁市中心医院女性医护人员

遂宁日报 2020-03-12 05:41 大字

袁清萍 向玉 李毅 刘家瑞 杨丽 佘轩 李甜 李捷古有男儿赴沙场,今有女子战“疫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遂宁市中心医院有一支“白色娘子军”队伍,她们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用精湛的医术和坚强的意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遂宁人民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顶着被感染的风险也要上

刘家瑞检验科临床微生物组组长、主任技师

1月23日,武汉封城,四川紧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4日,遂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原计划大年三十(1月24日)下午出发到海南自驾游的刘家瑞意识到疫情比较严重,立即给丈夫打电话:自驾游取消,留在科室待命。

1月24日下午1点多,刘家瑞接到感染科副主任李毅的电话:“刘老师,根据临床观察,该确诊病人需要做痰标本细菌培养……”

由于确诊病人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需要对病人的深部抽吸痰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刘家瑞深知,在疑似、确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涂片、培养操作中,容易产生气溶胶或喷溅导致传播,操作稍有不慎,职业暴露风险极高。挂上电话后,刘家瑞决定自己上,“我不是英雄,我也怕被传染,但我熟知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有良好的工作行为,实际操作是规范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过硬的。”

下午4点,刘家瑞仔细检查自己的防护装备,把工作流程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后,坚定地走进实验室。4个小时后,“闷”在防护服里的刘家瑞大汗淋漓、全身湿透。她坚持做完所有工作,给实验室消毒并仔细检查后才脱掉防护服,走出实验室。

“回家时已是万家灯火,但我们的医务人员还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奋战。”刘家瑞说,“这个大年三十,我永生难忘。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快结束疫情!”

取消婚礼上“战场”

李甜肿瘤三病区护士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包括李甜的婚礼。

2月9日,李甜原本该穿上白色的婚纱和心爱的人手挽手步入婚姻殿堂,但这一天她却穿着白色防护服“战斗”在临床一线。

家人说:“你看,今天天气真好,要是穿上婚纱肯定不冷,你就是美美的新娘了。”连日奋战在一线,李甜早已忘了这天本该是她的婚礼之日。听了家人的话,她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为了增援医院发热门诊,李甜所在科室的所有护理人员整体抽调到发热门诊。当时,已经怀孕6个月的李甜心里“咯噔”一下,既紧张又害怕,“但害怕只是一瞬间。一想到身为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这种时候,我们不上谁上呢?”

挺着6个月的身孕,李甜行动不如以前敏捷。但这个时候能够和护士姐妹们并肩作战,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李甜觉得很骄傲,“婚礼,就等孩子出生之后再办吧!”

守护医护安全的“卫士”

李捷传染病院区感染科护士

如何最大限度保护好进入病区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安全,是李捷的主要工作。

“最开始心里特别焦虑,因为不知道会收多少病人,无法估计可能面临的情况,但一定要全力保证每一个进去的工作人员安全。”这种焦虑让李捷常常失眠,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浮现出各种防护流程。随着增援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李捷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级防护只是一个大框架和原则性要求,实际操作必须结合医院实际,根据病房结构、物品情况,规划一个相对更为合理的方案。护目镜到底戴在防护服里面还是外面?隔离衣穿在防护服里面还是外面?进入第一更衣室的时候浸泡筒靴有无必要……关于防护的所有细节,李捷都得仔细考虑,“之前还一直担心防护物资跟不上,反复考虑防护物资怎么管理、怎么分配。”

拎包住进科室值班室

李毅感染科副主任

生活中的李毅喜欢煲电视剧、看小说,是个喜欢安静的“宅女”。周末不上班时,喜欢给自己煮一杯咖啡,选一本喜欢的书或者一部电视剧,安静地坐一下午。但是,一进入工作状态,李毅马上变成另一个人。“风风火火,还有点吹毛求疵……”李毅笑着评价自己。

因为科室的事情越来越多,大年初一,李毅拎着简单行李就住进了医院值班室。

作为专家组成员和科室负责人之一,李毅忙得像个陀螺。一天要接近百个电话,走路基本靠跑。“李主任,运动相机在哪?”“有个病人的医嘱需要你审核一下。”“报表什么时候可以发过来?”“有几个单子需要你签字”……李毅的“热线”电话随时响起,“一天需要协调和处理的杂事很多,一个环节不畅通,其它工作就会受影响。”

每天早晨8点半,专家组需要了解前一天患者治疗情况,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因此,李毅和一线医生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工,把当天需要重点讨论的病例和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交班后,要赶紧把需要上报的各种报表做出来。“每天忙得跟打仗似的。”李毅说。

精益求精追求护理质量

杨丽

呼吸中心三病区护士长

1月27日,市中心医院呼吸中心三病区护士长杨丽被调派到传染病院区。

护理质控管理是一件细致的事,病历记录是否规范、准确、完善,医嘱是否按时按量执行,“喝了一口稀饭、吃了一颗药都要记录,出入量必须达到一个平衡点。咳痰多不多、什么颜色,病人的心理状况如何、睡眠如何,也要做观察记录……”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杨丽和另一名支援的护士长轮流带班,每天在病床旁交接。

2月14日晚,杨丽得到消息说有两名重症患者要收治入院。考虑到晚上不好临时调配人员,她第一时间冲到病房,把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抢救药等准备好。果然,两名重症患者一入院,氧分压非常低,提前做好准备的杨丽很快为两人上了呼吸机。

原本排查病人减少后,前期来支援的护士可以轮休,但医院突然得到消息,市内其他医院不再接收排查患者,改由市传染病医院集中收排。杨丽立即在护理群里说:“需要在调出的人员里调回6个,请大家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愿意调回的请在群里@我……”

“我愿意”“我愿意”……大家纷纷在群里响应。“太感动了!我们所有的护士都太给力了!”给记者翻看聊天记录的杨丽感动不已。

事无巨细的“管家”

袁清萍传染病院区护士长

护目镜佩戴后要起雾,严重影响护士工作。袁清萍和同事一起想了很多办法,使用防雾眼镜布、玻璃防雾剂、洗手液等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护目镜起雾问题。

佩戴N95防护口罩,容易形成压疮。袁清萍四处请教,对护士们进行防压疮知识培训;得知透明敷贴可以解决压疮问题,她马上向医院领导申请并得到及时解决。

塑料长筒靴是防护装备之一,穿一次就要灌消毒液消毒。为了不让护士们的脚浸在又冷又湿的靴子里,袁清萍打听到城区一家琴行有舞蹈鞋,马上买回50双,让护士们穿上舞蹈鞋后再穿筒靴。随后,她又申请购买多台烘鞋器,解决鞋子潮湿问题。

大到护理质量管控,小到透明敷贴、洗手液,袁清萍都为大家考虑周到,她还要参加每天的专家组讨论、交接班,上报各种数据……

无论前一天工作得有多疲惫,第二天回到病房时,袁清萍依然精神满满。从1月21日至今,袁清萍在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每一天都从没懈怠。“我是共产党员,国家有需要、病人有需要,再苦再难我都要冲锋在前。这是我的信念!”

经手所有确诊患者标本

向玉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主管技师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向玉还是一名高中生。感动于医护人员不顾个人生死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精神,向玉填报的所有高考志愿都与医学相关。最终,她梦想成真,成为一名检验科医生。即便是站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但能够从事自己向往和热爱的职业,向玉感到幸福而满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向玉与17年前她所崇拜的“英雄”们一样,选择了冲在一线。

检验技师虽然不像医生护士一样冲在最前面,但也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战,为诊断新冠肺炎和判断患者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患者确诊和是否达到出院标准的重要依据。“遂宁17例确诊患者的标本,咽拭子、痰液、大便、肛拭子……我基本都经手检测过。”向玉自豪地说。

“我心里也害怕,但我们分子生物实验室每个人都没有退缩,我作为一名有16年党龄的党员,更应该冲锋在前。”向玉诚恳地说。因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因劳累引发腰肌劳损,最严重那几天,向玉翻身、起床都需要人帮助。尽管如此,向玉还是坚守在一线。即便每次穿脱防护服都要出一身汗、每次做核酸检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做完检测后手扶桌椅才能慢慢起身,但向玉从没想过退缩。

一周内熬了两个通夜

佘轩感染科医生

作为遂宁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区的医生,佘轩是遂宁最早与新冠肺炎正面“较量”的医护人员之一。自1月21日医院收治首例疑似患者开始,她便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在病房里度过了除夕、元宵……

元宵节晚,值夜班的佘轩正和同事一起快乐地吃着医院送来的汤圆,不一会就接到电话通知:“有确诊患者马上送来。”佘轩立即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为患者问诊、查体、写病历……直到凌晨一点,才忙完上床。可还没等佘轩入睡,手机的消息提示不断响起,“群里说又要送几个病人来。”听到消息的佘轩赶紧又起床准备。

平时值夜班还能抽空睡上一两个小时,可元宵节这晚,佘轩在病房里忙了一整夜。2月14日,佘轩又值夜班。当晚,蓬溪县和遂宁经开区几名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被陆续送入医院,其中年龄最大的89岁。佘轩再次熬了个通宵。(全媒体记者陈曦)

新闻推荐

蓬溪县三凤镇立庄村王燕回乡投资 灵芝产业带富一方村民

(全媒体记者刘春燕)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之后,蓬溪县三凤镇立庄村灵芝基地负责人王燕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紧密锣鼓地开...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