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做好事的遂宁“烧饼哥”
下河救人后,何海生身上生出红疹,在医院治疗 何海生制作烧饼讲述者:何海生(阅来香饼老板)记录者:胡蓉(全媒体记者)
何海生这个名字,在遂宁蓬溪县小有名气。因为下河救人,这位“80后”烧饼哥曾评选为“四川好人”,第五届蓬溪县道德模范。
而最近他又“火”了。2019年12月16日,何海生走进了蓬溪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了解人体器官捐献事宜后,他郑重地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成为遂宁市1330位人体器官捐献者之一。
一篇故事萌发器官捐献意愿
说是老板,然在这个不足3平方米的小铺面里,从和面到做饼、收钱,都只有何海生一个人。1月1日下午,在蓬溪县中和街见到他时,因是元旦,即使天色已经微黑,正在做饼的何海生还是忙得不可开交。
得知何海生去自愿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一旁熟悉的银行保安惊讶后又觉得很正常:“老何平时就爱做好事,他去登记器官捐献大家都很理解。”
然而这件事在家里就首遭“滑铁卢”——年迈的老父亲强烈反对,甚至“激将”他是为了获得某种荣誉一时心血来潮,还语重心长地劝他:“你不要冲动,在父母眼里,再好的英雄称号也比不上‘儿子’这个称呼。”
何海生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事实上,他已经思考了数月。
四个月前,何海生照常为年幼的小女儿念睡前故事。这一天的故事是《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倒下后……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念到最后,何海生心念一动:“以后我也可以留下身体给需要的人呀。”
他并没有第二天就冲动地去红十字会。何海生找到了许多器官捐献的知识,对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女儿进行劝导和科普,直到将父亲和女儿的思想工作都做通后,他才安心地去了蓬溪红十字会签订器官捐献登记表。“人这一生不过几十年,我希望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一些。”
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
对何海生捐献器官这件事,朋友们一点也不奇怪。在他们的眼中,何海生一直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
最广为流传的是他2017年跳入蓬溪芝溪河救人的故事。2017年,一名老人不慎落水后被湍急水流冲进蓬溪红星大桥的底部。因水面距大桥距离较远,加上打捞垃圾的船工年龄较大,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落水老人不停用手拍打水面。彼时,刚结束晨跑的何海生听到船工的呼救声后,随即翻阅桥栏杆扎入浑浊的河水,靠一己之力将老人推向河岸。
“我应该是一路走一路做好事。”这位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遂宁人,干过各种零工,兼着养家的重担,最困难时仅靠300元过了一个月。然而即使如此困难,他也并没有放弃做好事。
2011年,何海生在广西打零工。早上晨跑路过一早已荒废的房屋时,发现一个流浪女人在墙角处沉睡。何海生快跑回工厂,在附近小卖部购买了面包与矿泉水,悄悄放至流浪女的临时住处。这样的悄悄帮助持续了半个月,直到流浪女消失,只留下了一张写有歪歪扭扭的“谢谢”纸条。
帮助中年妇女联系到早已驶出服务站的班车,为摔倒的老人提供钱去看医生,把热饼送给乞讨者……这样的随手好事,在这个39岁的男子身上发生太多,而他觉得自己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下河救人。当一条鲜活的生命即将在自己眼前消失时,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跳入河中去救人的。”这个39岁男子的笑容有些羞涩,却很温暖。
希望将爱心善行传递给女儿
临时租的住房离卖烧饼处不远,走路5分钟就到了。较为局促的地方住着一家四口,家中最为醒目的就是进门处的一个彩色旧电视机,和女儿床前的一大摞书。
“两个娃娃都很懂事,读书也很认真。”何海生很爱惜地将书的折叠处放平。睡前的念故事时段,是父女三人一天交流心声的最温馨时刻,而两年前,年幼的小女儿还曾问过父亲:“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帮助别人呢?”
“我们家也曾受过别人的帮助呀。”他轻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头顶。小时何母常年生病,家中缺少主要劳动力,何家没少受亲朋邻居的帮助。当何海生长大有能力后,他就希望能帮助其他人,将这份善意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多次帮助他人,一些市民送给他一个充满善意绰号,爱做善事的“烧饼哥”,甚至还有不少陌生人,专程前来购买烧饼。何海生却并不愿意这样:“帮助他人只是我力所能及。我希望来买烧饼的人,都是真正喜欢吃烧饼的。”
烧饼生意仅能养家糊口,何海生却给了两个女儿了一份最好的礼物:“我希望自己的行为可帮助女儿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们能养成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品格。”他希望这份善意,能够随着女儿的长大,继续传递下去。
新闻推荐
第十五届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在蓬开幕 刘成果宣布开幕 牟锦毅邵革军出席 蒋相梅陈孟坤讲话
(全媒体记者杨小东王令杨雪雯谢良栩)2019年12月28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分会、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主办,中共蓬溪县委、蓬...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