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化扶贫也能“治穷”
伯玉村文艺演出 书法家助阵黎明村象棋比赛 双江村村民在阅览室阅读 黎明村文艺演出日前,四川省2019年“文化扶贫示范村”出炉,遂宁8个村榜上有名。分别为射洪市金华镇伯玉村、射洪市大榆镇永乐村、大英县隆盛镇黎明村、大英县回马镇新龙桥村、蓬溪县吉祥镇双江村、船山区唐家乡花果村、安居区三家镇凉水村、安居区横山镇侍郎湾村。
近年来,遂宁市深入开展文化扶贫行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既扶志,又扶智,已成为遂宁市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
◎全媒体记者王锡刚
隆盛镇黎明村多彩活动激活村民才艺“基因”
在蓬溪县隆盛镇黎明村,有一支均由该村村民组成的演出队。虽然这是一支乡村演出队,但队员们都有各自的拿手绝活:陈洪的歌声优美,邓小华擅长舞蹈,陈代志精通二胡演奏,肖桂兰能自演自导小品……
这些村里颇为活跃的文艺爱好者,大多都是文化扶贫开展以后脱颖而出的。
“以前就算村民想跳想唱,也没有设备和平台,他们爱好文艺的天性没有被释放出来。”黎明村党支部书记吕加健说,村里按照“十个有”的建设标准,建成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硬化文化广场1000余平方米,图书阅览室藏书2200余册,配备有简易戏台、体育设施器材、文化活动器材等。在村里开展了几次群众文化活动之后,村民们的热情被很大程度激发,过去沉闷单一的业余生活也因歌舞、小品等而丰富多彩。
黎明村的年轻人大多都在外务工,留在家里的村民相对比较保守,在舞台上又唱又跳是村民之前不敢想的。一是觉得难为情,二是没有什么特长。
如何吸引“羞涩”的村民参与进来?黎明村组建了文化宣传队伍,动员群众利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农闲或业余时间开展文娱活动。如今,村里每月参加活动人数达600余人次,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2018年9月28日,由隆盛镇党委政府主办的遂宁市首届“黎明杯”中国象棋团体(个人)公开赛,在黎明村举行。一场普通的赛事,却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喜悦和收获。比赛荟萃了来自遂宁市三县两区以及遂宁周边城市南充、绵阳等地的近百名象棋高手,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前来观战。一时间,黎明村变得热闹非凡。
开赛前,黎明村演出队特意为来宾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除了首届“黎明杯”象棋公开赛系列活动,2018以来,黎明村成功开展了“践行十九大廉洁乡村行”、“情系返乡农民工”、“不忘初心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异地扶贫搬迁入驻仪式”、“感恩奋进助力脱贫攻坚”等文化惠民演出。参加演出人数达300余人次,观看人数达3000余人次,丰富多样的活动激活黎明村文化基因,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吉祥镇双江村专项经费搭建文娱活动平台
午后,蓬溪县吉祥镇双江村党群服务中心热闹非凡。
广场上,10余位身着统一舞蹈服装的村民,正合着欢快的歌声,扭着秧歌。她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给深冬的双江村增添了一抹靓色。
“每到重大节日,村里都会举行文化活动,别看她们大多都已超过60岁了,但每次都是积极分子。”双江村党支部书记唐源鸿告诉记者,深冬正是农闲的季节,每天干完不多的农活之后,村民都会聚集到村委党群服务中心,或唱歌跳舞,或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
而在阅览室,记者看到几位村民或在安静地阅读书籍,或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观看视频。这个70平方米的阅览室,配有高清电视机2台、音响设备2套、电脑3台,书籍更是达到了3000余册。
“阅览室配有专门图书管理员,每天开放8小时。”唐源鸿说,村委会根据村里贫困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特点,每周定期、不定期地举办种、养殖技术讲座,全年累计达到180小时。
衡泽勋是村里一位养猪大户,但今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他没再养猪。但做什么好呢?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在听过养殖讲座后,他决定养牛。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上个月,衡泽勋采购了100头肉牛。一切都颇为顺利,这些肉牛在短短的时间内,已长大了一圈,要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出栏销售。每头预计能为他带来3000余元的收入。
很多家庭致贫,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不少是因为种养技术较差,同时又有“等、靠、要”的思想。文化扶贫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要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罗来坤原来是村里有名的“钉子户”,除了不支持村委的工作外,还经常提一些政策之外的无理要求。文化扶贫开展以后,罗来坤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利用从种养技术讲座上学到的知识,今年扩大了自家种地和家庭养殖规模,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吉祥镇人民政府每年安排文化专项经费15000元,支持双江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辅导村民阅读,文化活动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据介绍,双江村90%以上贫困人口已于2018年实现脱贫,2018年完成贫困村摘帽。
金华镇伯玉村文化引领风尚活动凝聚人心
近日,记者一走进金华镇伯玉村,就看见村办公室前坐满了村民,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员们正跳着欢快的舞蹈,这些演员都是当地的村民。村里发展文化扶贫以来,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就组建了乡村文艺宣传队,他们用一个个舞蹈展现着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表达着对如今幸福生活的热爱。
“现在我们村的文化生活大有改善,从被评为贫困村之后,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健身器材、文艺演出这些是整得非常好,感觉很满意。”村民杨俊德说,以前村上没有什么文化节目,如今几乎每月都有活动。
伯玉村村阵地建设占地面积400平方米,设有图书室、广播室、文化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室、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除了村委统一组织的文化活动,村民爱空闲时间也会自行跳广场舞、练瑜伽、借阅图书等。
伯玉村是2014年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让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始终,长期开展文化活动,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和活动凝聚人心。
“今年村建制调整之后,由原来的4个村合并为一个村,村更大了,发展潜力也更大了。也是通过文化扶贫这种方式使我们村的老百姓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以文化活动的形式把大家的感情聚拢来,更好地脱贫致富。”伯玉村党支部书记罗彬说。
贫困户有了新面貌,村里有了新气象,文化资源就能转变为文化资本,让村里一改落寞寂寥的状况,致富项目也一个接一个到来。
在该村的村集体产业基地里,20多户贫困户将扶贫贷款资金入注到肉牛养殖基地,由村里统一购买肉牛,统一饲养,仅仅是肉牛养殖,就能为这些贫困村民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
在肉牛养殖基地上班的村民陈中夕就是伯玉村的贫困户,村里建起肉牛厂后,陈中夕不仅在肉牛厂认养了肉牛,还到这里来打工,两年下来,仅仅是打工和肉牛养殖的钱就挣了好几万元,他也于去年成功脱贫。
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政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广大的村民,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如今的伯玉村,村民们“思富”的思想蔚然成风,村里形成了集肉牛、龙虾、种植多种产业蓬勃发展的格局,在脱贫政策的帮扶下,该村也于2018年脱贫。
新闻推荐
蓬溪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结合蓬溪实际,科学制定方案,努力探索一条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名气、具有鲜明蓬溪特色...
蓬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