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食用菌产量超七万吨,销往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 小菌菇种出大产业
12月26日,蓬溪县鑫中宇珍稀食用菌工厂的出菇房内,工人们忙着采摘鸡菇。通过“工厂化培育+大棚地栽”模式,鑫中宇每日鲜菇产量达到了30余吨。
在蓬溪县,这样的工厂化菌菇生产企业并不鲜见。近年来,蓬溪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发展主导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一条食用菌产业带正在蓬溪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蓬溪县食用菌栽培规模达到3.5万亩,总产达到7.5万吨,实现收入5.05亿元,占领全国23个大中城市市场。
小菌菇种出大产业
走进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整齐划一的菌菇工厂随处可见,“工厂化”俨然成为蓬溪食用菌产业的关键词。
据统计,蓬溪县这样的食用菌标准化厂房已达到17.5万平方米,出菇大棚1440座。琪英菌业有限公司便是工厂化生产的代表。
作为全国最大单体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琪英菌业在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产项目已发展到第四期。眼下,投资1.8亿元的四期虫草花工厂已进入试生产,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虫草花智能化生产基地。
入驻蓬溪8年来,“琪英菌菇工厂”的产能达到日生产杏鲍菇菌袋24万袋,鲜菇120吨,年产值达2.6亿元。850人走上了食用菌致富路。
随着琪英菌业、鑫中宇珍稀食用菌、骆峰菌业等18家食用菌龙头企业的推广,越来越多有技术、有场地、有设备的菌菇企业涌入蓬溪,走上了菌菇生产的工厂化模式。其中,菌菜轮作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大户)达到24家。从菌菇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外包服务项目,为食用菌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小菌菇已种出大产业。
深加工打造“炼金术”
开袋即食的金针菇,包装精美的风干食用菌……在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的展厅内,夺人眼球的不仅有姿态各异的鲜菇,还有众多食用菌深加工产品。
“我们已经准备好200亩工业用地,用于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采访中,蓬溪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何文告诉记者,园区正在与金大州合作。作为一家金针菇加工企业,金大州将依托这里的生产优势,延长食用菌产业链。
生产优势源自于四川食用菌市场第一品牌——骆峰菌业在园区内建设的黄色金针菇项目。其生产的金针菇除直供北京、上海、杭州的海底捞外,还进入了伊藤洋华堂、盒马生鲜等大型超市。“在鲜菇畅销的同时,公司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向。与金大州的合作正是双方优势互补。”骆峰菌业总经理李俊杰谈起合作满怀信心。
其实,早在食用菌上演变身记之前,一条菌业产业链、价值提升链就已经形成。通过以食用菌产业项目为依托,以采摘、体验活动为载体,蓬溪加快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业态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区、省级休闲农庄,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助农增收3000余万元。
基础建设筑牢“发展巢”
“我在这里干了7年,月薪从过去2000多增长到了3500元。”琪英菌业采菇工韩小英说,菌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数据显示,蓬溪县从事食用菌产业人员达到2.3万人,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发展袋栽2.3亿袋,实现产量4.5万吨;发展地栽食用菌1.2万亩,实现产量3万吨。
蓬勃发展态势的背后,是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的发展巢。
从琪英菌业生产车间出来,一根长长的管道连接着相邻的明和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这条管道,明和能源的蒸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琪英菌业进行菌袋的杀菌处理。
“过去菌业企业杀菌、培育需修建自己的供热、制冷设备,有了明和能源集中供热制冷,不仅减少了企业投资,还能减少40%的供热制冷成本。”明和能源董事长宿建强说。
打通制冷供热管道的同时,水、电、气、光纤、道路、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已全面完善,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多年投资蓬溪,琪英菌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正菊表示,蓬溪的自然环境优越,更有良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公司突然停电,还没等公司上报,从电力公司得知情况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就已来到现场协调。很快停电问题得到解决,一个月后一条备用线也迁到工厂。
从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到打造出高效务实服务环境,蓬溪县走出了一条引得来、留得下、长得大的菌业发展路径。(全媒体记者颜朝辉)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走进蓬溪县天红菌菜现代农业园区鑫中宇农业有限公司,散发着阵阵菇香。该公司于2017年入驻,主要从事珍稀食用菌工厂...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