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新会镇骡埝村 丹参种植 让村民搭上脱贫快车
时下正值丹参收获季节,日前,在蓬溪县新会镇骡埝村丹参种植产业园内,到处洋溢着一片丰收的景象。村民正忙着对地里的丹参集中采收、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丹参长势好、价格高,不少贫困户从中受益。”在丹参收获现场,该村村支部书记杜绿全高兴地说:“丹参种植,让村民发起了‘药’财。”
丹参大丰收
村民采收喜开颜
清晨,新会镇骡埝村的空气格外新鲜。在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中药材的清香,这种中药材就是丹参。
这时,在骡埝村150余亩丹参种植基地上,种植户丰收的喜悦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今年公司种植丹参150余亩,亩产达2000斤,按5元/斤的价格算,每亩产值高达1万元左右,基地总产值可达150余万元。”唐忠金指着刚挖出来的朱红色丹参,激动的说。
唐忠金,蓬溪县益参为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同时也是该村丹参种植大户。2016年,在脱贫攻坚返乡创业的浪潮中,他回到家乡蓬溪县,并选择在新会镇发展丹参产业。
“丹参是常用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一公斤特级干丹参的市场价格可达128元。”唐忠金说,2016年,12亩丹参的试种,让他第一年就获利10余万元,同时也坚定了他发展壮大的信心。
经过几年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的不断成熟,丹参种植规模从当初的12亩,扩大到了如今的150余亩。丹参种植的经济效益,也让村里的贫困户和更多的村民看到了致富奔康的希望。在业主和农专社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加入了种植丹参的行列。
合作社带动
贫困户搭上脱贫快车
丹参的丰收,高兴的不仅是种植大户,该村村民和贫困户也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我2亩丹参,卖了2万元钱,比种农作物划算多了。”王朝林说,种苗、种植技术和丹参收购等都由合作社一条龙服务,我们省心更放心,在种植的同时,还可以到附近打工,收购季节合作社统一收购,实现了产业增收和固定拿薪的双丰收。在丹参产业的带动下,王朝林于2018年顺利脱贫致富。
“村里发展丹参产业后,家里一下子就有了三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收益,一份是我们在产业园的务工费,还有一份就是年底产业分红。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郭云洲一边在丹参产业园忙活着,一边开心地算着收入账。
跟郭云洲一样领着多份收入的还有该村村民王登福。“2018年,我的2亩土地拿到流转租金600元,全年在丹参基地打工收入3000余元,年底土地分红还有360余元,平时自己再种养一些农作物和小家禽,年底还有结余。”王登福掰着手指为记者计算着。
“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我镇创新推出‘一带三元二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即以农专社为纽带,带动农户、村集体、业主三方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户二次分红。”据介绍,在丹参产业发展中,该镇以农专社带动农户、村集体、业主三方的合作模式,农户、村集体将土地租赁给专合社收取租金(租金300元/亩),同时将土地资源折算成股本金入股专合社分红,专合社与业主共同发展产业营利后,按照“土地租金+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二次分红”给农户和村集体,除投入土地外,村民也可向专合社投入产业发展基金分红,以产业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稳定增收。
“通过这种模式,村民(贫困户)个人年平均增收可达到6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在产业增收方面可增收3万元。”据了解,目前,创业园带动了村民(贫困户)50余人就业,105户贫困户、50户非贫困户通过土地、产业基金向农专社入股实现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仅2018年,农专社就为参股农户分红10万元。(全媒体记者王令)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王锡刚3月19日,中绿农旅遂宁禅香小镇开工仪式在遂宁举行。据了解,中绿农旅禅香小镇项目总规划范围约2211亩,位...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