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九”的产业之路 船山区老池乡芋禾村产业脱贫小记

遂宁日报 2019-02-14 08:14 大字

因看中芋禾村的交通条件,李雪梅流转了180亩土地套种大头菜2018年12月26日,船山区老池乡芋禾村第一书记刘小丰正在村委会办公室整理脱贫攻坚资料。

“如今,村里道路通了,产业来了,老百姓成了产业工人,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们村也成功甩掉了‘贫困帽’。”刘小丰自豪地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遂宁发展集团正元公司为村里捐款6万元用于日间照料中心、村办公室设备添置和文化广场建设。“不仅要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还要让他们的精神生活富起来。”

从2015年到现在,刘小丰和村两委班子将过去没有产业的贫困村发展成现在拥有9个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达2100亩的产业聚集村。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同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之路让昔日的贫困村华丽变身。

从“零”到“一”的产业突围

沿着老池乡场镇西边的公路往前走几百米就到了芋禾村村口。“芋禾村并不是我想象中因偏僻而落后的贫困村,相反,它的地理优势十分明显。”2015年9月1日,第一次来到芋禾村的刘小丰发现,即便有着良好的交通优势,芋禾村却鲜有产业落户。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刚到村里的刘小丰通过朋友介绍,成功为村里引进了第一个产业——莲藕。

业主找到了,可土地流转却让刘小丰心里没底。为了顺利流转土地,刘小丰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做群众工作,还把老党员请来做示范。

在众人的努力下,业主在5个组流转土地250亩,并成立了翔宇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坚定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流转协议一签订,村民便拿到了土地流转金。

产业从“零”到“一”的突破,让刘小丰和村两委看到了村民对产业发展的渴望,坚定了产业脱贫的决心。

从“一”到“九”的产业聚集

在芋禾村1组的柑橘基地里,村民魏素珍忙着和其他产业工人一起挖大头菜。在这里,她每天能够挣到50元钱的工资。

2018年年初,来自蓬溪县的李雪梅在芋禾村1组流转了180亩土地种植柑橘并套种大头菜。“投资就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条件,基地就建在公路旁,无论是发展乡村旅游还是往外拉橘子都很方便。”

这些年,像李雪梅这样的投资者在芋禾村越来越多。沿着村公路往里走,所见之处几乎都有产业。漫山遍野的柑橘林、大棚下的葡萄藤、山尖上的桃李树、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场……

如今,村里已成立了9个专业合作社,既有传统的种植业,也有现代的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刘小丰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这样既可以降低风险,还能持续稳定地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在唐刚的葡萄园里,他给记者看了工勤记录。从锄草施肥的农活到砌墙修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葡萄园用工高峰期达到每天50多人。唐刚说:“一直都有人在基地打工,平均下来每天有20多人。”

产业聚集得益于基础条件的改善。几年来,村里新修道路14公里、整治塘堰13口,还新建了2处提灌站、3处集中供水站和5000米水渠。

今年,业主赵治燕将基地周围的土地进行流转,用于生猪养殖和柑橘种植循环农业发展。他说:“每当企业遇到问题,找村委会很快就协调下来。这样的发展环境,让我更想在这里投资。”

(全媒体记者颜朝辉)

新闻推荐

为广大群众过一个祥和春节提供坚强保障

为确保燃气管网安全运营、群众安全过节,港华公司再次派出工作人员对城区各条燃气管线进行安全检查。为确保我县广大人民群...

蓬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蓬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