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白到规模 从市内到市外从单干到抱团 遂宁三七产业6年完成三级跳

遂宁日报 2018-08-14 08:32 大字

“联盟后,我们将开展技术培训、对接市场渠道、打造地方品牌,并以种植三七助农增收……”8月9日,四川盆地三七产业联盟在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成立,川渝27家三七种植、技术及医药企业、协会抱团发展。从2012年邓德山博士返乡探索三七种植开始,短短6年时间,遂宁的三七种植产业完成了从空白到规模、从市内到市外、从单干到抱团的三级跳。

科研开花博士返乡规模种植三七

“我和团队在四川种植三七6年了,已经收获了两茬。”51岁的邓德山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博士,曾在云南知名药企任药材技术总监。

“在外打拼多年,想带着项目回乡做点贡献。我在三七种植上不断有技术突破,并就离开云南种植三七做了科研论证。”2012年,邓德山卖掉昆明的4套房子,揣着200余万元到大英县蓬莱镇七桥村租了2亩地,投身三七种植实验。

“三七娇贵,在四川种植,气候、海拔、土壤、水质、病虫害等都与云南完全不同。”最初,因完全套用云南的种植、管护方式,苗子存活率较低。“改进大棚材料、调整大棚高度,把病虫捉来一只只研究,对每一种虫子用几种药,确定最有效的一种对症下药。”就这样,2亩试验田里直接播种的三七,经过邓德山的精心管护,得以艰难存活下来。2013年,邓德山又在七桥村租地5亩,增加样本,继续研究试验参数。2015年,邓德山在四川种植三七的技术逐渐成熟。到2018年,大英县共有5个乡镇种植三七,面积达300余亩。

经过6年探索,邓德山及其团队开发出了适应四川盆地的三七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种植管理模式。“与原产地比较,明显具有成本低、品质好、单产高、技术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的优势。”

技术支撑三七种植向遂宁周边发展

三七在四川盆地的种子和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施肥、栽培设施构建、自动化喷灌等技术成功了,但邓德山从来不隐瞒秘笈,“谁都可以来学,适用于四川盆地200米-600米的浅丘山区环境。”

“每亩投入4万元,亩产值达10万元,而且技术支撑保障生态,是村民增收的好项目。”蓬溪县常乐镇拱市联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看好三七产业,并于2015年11月开辟20余亩地,依托邓德山团队技术发展种植,并在此后三年逐步扩大至200亩。2016年,三七产业在德阳绵竹、南充阆中等地生根;2018年,三七产业跨省落户重庆潼南、荣昌。

在四川盆地,三七种植产业以大英为起点,在周边区域生根开花。目前,四川盆地种植基地有17个,规模为700余亩,其中遂宁超过500亩,大英县还将三七作为全县支柱产业。邓德山作为多个基地的技术指导,随时关注着产业发展现状,“目前部分基地已经陆续开始出产,预计2018年秋季可采收65亩,产值600万元。另有1500公斤红籽,产值75万元;其余三七叶、三七花和剪口等,产值150万元。”

“与原产地云南文山州和广西田阳相比,四川盆地种植三七具有区位优势和产业环境优势。”立足成渝城市群,邓德山希望把三七在四川境内推广,让它成为一年200亿元的大产业。

成立联盟27家企业抱团发展

自2018年起,遂宁各县区陆续完成三七种植,遂宁成为全省三七产业中最有条件打造产业核心区的地区。“全产区整合资源,降低产业发展风险,统一产品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强化全产区三七种植业的先发优势。”8月9日,四川盆地三七产业联盟在拱市村成立,涉及三七种植、技术、医药的27家企业抱团发展。当天下午,联盟组织就园区标准、材料标准、农药化肥使用标准等进行了技术培训。

“对于刚入行的企业,特别需要联盟组织领路。”重庆正善奇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亚林看好三七的市场前景,今年在重庆种植了70亩。“通过联盟,我们可以在技术培训、品牌打造、市场渠道方面‘取经\’,减少企业摸索发展的阻碍,有助于示范基地的打造。”

“三七种植现在是拱市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基地的首批三七已完成3年生长期,今年将实现至少60万元收益,是村民致富的拳头产品。”有了联盟作后盾,作为蓬溪县三七产业协会会长的蒋乙嘉有了更多动力,“我们不再单兵作战,产业壮大更有底气。蓬溪县将以拱市村为中心种植三七,向周边5个乡镇拓展,并逐步推进三七的深加工,将其打造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撑项目。”

(全媒体记者熊燕)

新闻推荐

遂宁“网红沙滩”一周两发事故再有1人失踪 两岸警示牌醒目

上方就是泄洪口,沙滩上的游人玩兴不减。8月9日上午,胡勇坐在遂宁过军渡闸坝下游岸边的简易观测点里,不时用望远镜查看河里是...

蓬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