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后裔精忠祠

遂宁日报 2018-03-29 15:17 大字

在蓬溪县文井镇,有一座岳飞后裔精忠祠,成为该镇一大旅游景点。

文井镇有逾千年的历史,原名文井场,先建老场,老场原属西充,解放后划归蓬溪县,老场规模较小,只有正街一条。由老场鸡市巷街出去,有一大院子,是富商王兴模的家,附近亦有不少的王姓族人。再向前走便是岳家嘴,原建有一石拱桥,附近多为岳姓族人居住,沿一条石板大路走两三里路,便是岳姓的精忠祠(花祠堂),祠堂附近居民都姓岳。

“精忠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仲冬月初十,祠堂占地约一亩余,配有跑马习武场地。祠堂大门屋顶上垛有花脊。进门便是一戏楼,楼顶也垛有花瓷彩色脊领,皆为细瓷镶成的戏文,中有宫殿式的图案,脊梁两头塑有鳌鱼,头向下,尾朝上,故人们称之为花祠堂。戏楼两旁建有书楼,由戏楼再上几级石梯便是祠堂正殿,殿脊领也和戏楼一样做有花脊。殿正中塑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元帅像,头戴帅盔,全身披挂,五绺青须,庄严肃穆。

据记载,岳飞被害后,很多姓岳的都怕株连,或把岳改为乐姓,或逃向其他省地,直到宋孝宗即位后经岳飞第三子岳霖的儿子岳珂呼冤,宋孝宗于公元(1163年)才诏还其家属,褒封后裔,敕建精忠祠。直到明末清初,四川移民中岳姓一支是由湖北麻城孝感迁到盐亭县二井子即金鸡场。数年后,从金鸡场一个分支迁到西蓬文井场一带繁衍生息。今文井镇姓岳后裔皆为岳飞第三子岳霖之后,并在族谱内注明“世数”,在文井族人中除清代早建精忠祠(花祠堂)修建规模较大外,民国末期还有文井今八大队石岩湾和今文井十大队小地名青钢湾建有小祠堂。

(全媒体记者黄焱)

新闻推荐

把公安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记蓬溪县公安局常乐派出所教导员梅伊

从警10年来,梅伊始终不忘从警初心,惩凶除恶重拳出击,扶危助困热情似火,他奉献与付出的一点一滴,深深镌刻出新时期人民警察“铁血卫士、亲民使者”的伟岸形象。梅伊亲民助民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共青团中央...

蓬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