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飞向太空的蓬溪洞经音乐

遂宁日报 2018-01-07 08:15 大字

全媒体记者胡蓉

2006年6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发了一条消息: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上太空,向它的太空站带去了一批象征地球人类文明的音乐光盘,以与太空中的“人类”寻求联系,其中的一盒光盘就是中国的洞经音乐。

而少有人知的是,洞经音乐其实源自遂宁蓬溪县的洞经文化。

2010年8月10日,云南民族大学教授、洞经文化研究专家雷宏安第四次来到四川蓬溪县,评赞蓬溪县的洞经文化,他追根溯源,得出结论是洞经音乐的发祥地在四川蓬溪,其创始人就是南宋时期居住在蓬溪城郊玉屏山的道士刘安胜。

刘安胜的著作《文昌大洞仙经》出版后,还亲自谱写了道教音乐,进行弹奏和演唱。元代著名道士蓬溪县人卫琪,号中阳子,隐居蓬溪县蓬莱山。他幼好道术,洞测玄妙,他在蓬溪县蓬莱山为《大洞仙经》作注。公元1310年,曾任南平綦江等处军民长官的卫琪上表将《大洞仙经》献给朝廷,被元朝皇帝首肯,在全国普及,该经名声大震,各地争相翻刻,谈演《大洞仙经》。为此,洞经音乐也随之流传。至今在云南、江苏四川等地仍有演唱。

而《国歌》作曲者聂耳,在创作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众多作品中,也吸取了洞经音乐的灵感和营养。

聂耳家住云南大理,一次,路过庙堂时遇上庙里的乐师们正在演奏“洞经调”。爱好音乐的聂耳被吸引住了,久久舍不得离去。他带上纸和笔,找到这位吹笛子的乐师,恭恭敬敬地请他一段一段口述,自己将曲谱记录下来。后来,聂耳在上海创作的器乐曲《翠湖春晓》,其意境有他与伙伴在翠湖堤上演奏时获得的神韵,也有这洞经调的“影子”。正是由于受了诸如《洞经音乐》的启迪,使他生前创作出了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打长江》、《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以及《翠湖春晓》等器乐曲四首。

2006年6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其中就有洞经音乐。美国音乐家李海伦博士称赞:“洞经音乐是中国的无价之宝,是打开中国传统古典乐曲宝库的金钥匙。它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

新闻推荐

蓬溪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工作渠道 促进司法救助规范运行

(全媒体记者王令)为做好法治扶贫工作,蓬溪县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工作渠道、线索移送绿色通道,促进司法救助信息互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工作中,该院针对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

蓬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蓬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