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区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河湖治理新模式 从“河长治水”到“全民治水”

遂宁日报 2019-12-05 04:28 大字

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有大小河流119条。琼江作为安居主河道,全长117公里,流域面积1290平方公里,因流域水资源严重缺乏、河道狭窄平缓、径流量极小,流域治理难度很大。通过推进全域治理,琼江水质明显好转,大安出川断面从原来的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并连续17个月稳定在Ⅲ类。日前,在全省河(湖)长推进会上,安居区委书记管昭在主会场作交流发言,与会者对该区探索出的河长制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首创巡河员用长效机制守护水生态文明

在城区琼江河两边,栽种的树木随风摇曳。岸边的琼江湿地栽种了芦苇等绿植,对生活污水进行再次生物净化。

看着清澈的河水,作为此条河的巡河员,姚同明有着强烈的自豪感。每天,他穿着一身橘色服装,在河道旁一边巡视,一边清理垃圾。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巡河员,他每天都要对分包辖区河渠进行巡查,确保河渠水面、堤防渠岸清洁,同时做好巡河记录,还要对河渠水面和堤防渠岸动态生活垃圾进行捡拾,确保清洁,对河渠管理范围的乱倒、乱排、乱占、乱建等行为及时制止并上报。“每天一大早就到河边转悠,短短几公里的河道,巡河一次最少得花两个小时。”姚同明说。

全区像姚同明一样的巡河员还有800余名。安居区为进一步加强河道水环境保护,完善河渠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河渠治理成果,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积极探索河湖管理新模式,为河长巡河增添了助手。

据悉,巡河员均为本村本土人,按属地进行划分,分片包干负责辖区内河道巡查工作,强化问题的发现机制及处理机制,承担巡查及监督工作。同时安居区对选聘的巡河员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让他们成为河道真正的“守护神”,实现河湖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用长效机制守护水生态文明。

河长+警长全面推进同治共管

水里的问题,根子在岸上,河流两岸的违章建筑一直是治理的难点。

“以前我们在截污治污、水域管理、清障拆违等河道治理工作中确实很多时候感到力不从心,执法手段和力度单薄,效果不明显。”提及此事,安居区水利局河湖管理股股长丁磊向记者“大倒苦水”。

丁磊说,2015年,东禅镇一居民在东禅寺大桥桥肩处违法搭建房屋,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区水利、交运、国土和东禅镇政府多次开展联合执法,出具了相应的法律文书和停止违法通知,并完成了相关的司法卷宗,当事人均未配合履行相关义务。为此,安居区施行“河长+警长”工作方式,加大河道执法监管力度,最终将该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

目前,安居区已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20个部门治水职能加强河库管护,深入开展“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做到工业污水不出园、种养污水不下河、生活污水必进管,环环相扣,织牢河长制工作联防联控的“大网”。

近年来,安居区一手抓生态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治理,全域推进“清河”“畅河”“固河”“靓河”四大行动。通过完善环保设施,实现所有乡镇都建有污水处理厂、都建有污水管网、都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所有居民聚居点都建有污水处理站;通过开展清障、清污、清源专项整治,清除河道障碍保障河道畅通;通过生态补水工程,实现萝卜园水库堤防工程下闸蓄水,三仙湖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即将竣工;通过河岸、河面、水质三个靓化,建成琼江生态湿地,从而打造“山青水秀生态美”生态发展招牌,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今年,安居区统筹实施“河长制1223”管护模式,在每条区级河流设1名区级河长、2名及以上区级河段长、2名及以上警长、1个以上区级联系单位、水污染防治技术河长和涉河工程技术河长各1名、两代表一委员监督员各1名。通过全民护河总动员,管好干流“大动脉”,管住支流“毛细血管”,营造了“全民治水”氛围,为有力推动“河长制”落地生根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全媒体记者曾晓梅)

新闻推荐

遂宁市政府举行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仪式 邓正权监誓

(全媒体记者何光华)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弘扬宪法精神,12月4日,市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市委副...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