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牢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网 打通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共青团遂宁市委关爱留守儿童综述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和发展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市委立足本职、发挥优势,以促进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外出农民工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心,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采取项目化、社会化方式开展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织牢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网,打通留守关爱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
创新工作探索购买关爱项目
9月13日,在刺桐垭村,团市委“心手相连”关爱项目的志愿者们教留守儿童制作手工月饼。小小的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节目氛围,又让他们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心手相连”活动是团市委购买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关爱留守学生(儿童)志愿服务、监护人培训、心理健康等项目。
“今年,我们预计开展活动80场次,服务留守儿童3200人次、监护人600人次、老师200人次。”团市委青少部部长李洪德介绍,“心手相连”活动以自我保护、课业辅导、监护人培训等为内容,开展涂鸦绘画室、快乐DIY、一对一心理辅导等课程。“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亲情和快乐。”
“心手相连”关爱项目只是团市委购买的项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团市委便争取财政资金240万元,组织实施“爱心圆梦”、流动青少年宫等活动,先后走进163所学校、开展活动326场次,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打造品牌持之以恒推进“童伴计划”
9月4日,在金竹村童伴之家,一场“童伴妈妈”选聘会如期举行,来自金竹村的留守儿童和其监护人一起,为自己如意的“妈妈”投下了一票。最终,金竹村村委会文书沈建华以28票当选。
沈建华很早就外出打工,她的儿子也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对于留守儿童,我感受很深,我儿子已经成人了,我想要把我的爱给更多的孩子,让他们在‘妈妈’的陪伴下成长。”
沈建华只是遂宁市众多“童伴妈妈”中的一人。从2016年启动“童伴计划”以来,遂宁市通过招募一个“童伴妈妈”、建设一个童伴之家、建立一套关爱机制,争取财政资金100余万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3万余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童伴之家”67个,在全省排第二名。
“今年,团市委还将在工作基础好、留守儿童数量多、当地党政重视的村新建‘童伴之家’13个,全市‘童伴之家’将达到80个。”李洪德告诉记者,未来团市委还将在全市所有乡镇中均建立1个以上“童伴之家”,实现“家”的全覆盖,努力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初心地”打造成为“示范地”。
整合资源多途径关心留守儿童
买一双球鞋、逛一次博物馆、看一场电影……这些看似简单的诉求,是不少贫困青少年最真切的愿望。
围绕服务农民工子女实际需求,从今年2月开始,团市委整合资金15.3万元,探索“共青团+部门+爱心企业”模式开展“帮青圆梦·情暖童心”活动,贫困青少年群体的1000个“微心愿”得到了上万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
“1000个‘微心愿’在3天内便找到了对应的‘圆梦人’,圆梦率达100%。”团市委书记刘红军介绍,此次活动主要针对遂宁18岁以下的贫困青少年群体,包括物资满足类、感情关怀类、开阔视野类、体验活动类。“根据贫困青少年的实际需求,活动期间,我们还组织了多场有针对性的集体帮扶活动。”
无独有偶,今年7月,按照实施“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团市委还组织全市200名留守儿童赴重庆开展以“爱国、感恩、励志”为主题的亲情夏令营。
同时,团市委还利用“志愿四川”网站平台,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大学生、青年教师等争当关爱志愿者,利用周末以及假期开展关爱工作,服务留守儿童近5万人次。
今后,团市委还将立足共青团职能、发挥组织优势、深化关爱工作,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服务活动中,坚持面向农区、面向基层,为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营造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全媒体记者范晶)
新闻推荐
安居区建立和完善“早期预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的“三预”机制 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共建和谐,快乐成长。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阳光温暖的成长环境是安居区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实践、努力...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