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桥头堡”气田“顶风旗”

遂宁日报 2018-12-04 08:14 大字

2018年川中油气矿磨高区块一季度累产天然气27.64亿立方米,同比创历史新高;4月12日,龙王庙组气藏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300亿方,开发形势持续向好。数据飘红、捷报频传的背后,气藏“枢纽”——龙王庙集气总站这个集“高精尖”于一身的班组,功不可没。

高气藏生产“制高点”

5月7日,龙王庙集气总站员工李勇军像往常一样,一身“戎装”到流程区巡检。调控中心显示,今天的集输气量为2850万方,达到近几天的峰值。身后,毗邻的龙王庙净化厂正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

龙王庙集气总站,龙王庙组气藏中心“枢纽”,既是磨高区块天然气内输末站,也是经净化脱硫处理后的产品气外输首站,“枢纽”地位举足轻重。

同时,它也是气藏生产“制高点”。管输天然气近3000万方/天,是整个西南油气田公司管输量最大、产能最集中的主力生产区域。

总站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丁家坪村一社,2013年10月30日投产,共有员工47人,管辖单井共12口,目前已实现9口井无人值守。

总站“咳声嗽”,气藏“抖三抖”。生产任务艰巨,安全责任重大。总站员工以手持终端信息化巡井和工作现场巡井相结合的方式,每日、每周、每半月、每季度、每半年操作维护内容,按工作质量标准计划严格“打表”,巨细无遗。除对本站开展日常工作外,每天安排巡井车辆及人员对无人值守井进行巡检维护,确保安全生产。

截至5月9日,总站实现了投产至今1652天连续安全生产的喜人成绩。

精装备精良“黑科技”

何维山用“天差地别”来回顾总站的“成长历程”。从建站就扎根,他是总站为数不多的“元老”之一。

“刚建站时设备少,只有一套分离器,数字化信息化物联网等都没有,跟老站一样。”

随着产能建设的扩张,“两化”融合的推进,总站的新建设备不断拔地而起,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次第更新。

“远程控制方面的新技术装备,站上特别多。”副站长周业军介绍,相关厂家的一些先进设备,都会在总站进行“实战考核”,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为其它场站的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面对众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化控制系统,大学生站长王艺云也很“头疼”。“只有静下心来一步步学习培训。”

项目部“十条硬上岗”,生产现场设备原理、操作及维护保养,安防器材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现场资料录取等是每位员工必考科目。为了跟上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计算机应用、手持终端操作等也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尖精锐队伍“尖刀班”

每年,岗位双向选择、“十条硬上岗”没过关的,都会被“发配”到总站进行培训。“总站就是一个熔炉,把这些员工‘回炉再造’,然后‘更新升级’。”副站长何国志一脸自豪:“目前,培训后通过率100%。”

“尖刀班”传统优良。前两任站长邓翔、马浩帆,在总站工作的时间里,经常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用他们实干拼搏的正能量,带动了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尖刀班”队伍精锐。班员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好手,副站长何国志是油气矿出名的“比赛专业户”,获奖无数,在班组获西南油气田公司金牌班级的同时,他也拿下了公司百优班组长称号。

“百战攻坚,气贯长虹”,川中油气矿攻坚文化磨练出了龙王庙集气总站这一支面对困难攻坚啃硬、面对挫折雷打不动、面对挑战锲而不舍、面对坡坎百折不挠的争优创新队伍,锻造出“重服务、甘贡献”的堡垒品格,无愧于攻坚“桥头堡”、气田“顶风旗”!

(赵阳春全媒体记者杨柳)

新闻推荐

安居区积极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全媒体记者王超)近年来,安居区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立区、人才兴区、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进...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