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姨的理财变迁史

绵阳日报 2018-11-22 07:12 大字

□本报记者李春梅

“老板,来,刷微信!”17日,朱碧琼在建设街市场的水果摊前选购水果后,掏出手机付款。水果摊老板忍不住对她点赞道:“老人家,你还新潮呢,居然会用手机付款。”头发花白的朱阿姨得意地笑答:“活到老学到老嘛,学会了用手机付款,方便又省事,少了好多烦恼。”

说起花钱的烦恼,今年66岁的朱阿姨心里装着一本账,她给记者回忆了这么几个小故事,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咱们老百姓打理钱财的历史变迁。

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不久,当时身在遂宁农村的朱阿姨在自家的竹林里圈养了几十只鸡增加家庭收入。她回忆道:“那时鸡蛋才几分钱一个,每到逢场天我就要提一桶蛋去卖。鸡蛋卖完,收的都是一分一角的毛票子,就这么一点点的攒,一年好不容易攒了56元钱。那时候钱又不兴存银行,都是自家东藏西藏的放在个人屋头的隐秘角落里。哪晓得,有一回我放失手了,疑神疑鬼的怀疑屋头人好长一段时间。”说起这段挣钱不易的藏钱往事,朱阿姨感慨得很:“那时候大家过的都是穷日子,一分钱都要掰开花,56元钱要数好多个鸡蛋嘛,幸亏后来找到了,不然我屋头的人就要背黑锅。”

1993年,看着同村的邻居外出打工挣钱,脑子活络的朱阿姨也进城做起了小生意,卖起了小百货。朱阿姨讲,做生意很辛苦,小本生意虽挣不了多少钱,除了一家人的日常开销,却能有所节余。朱阿姨将节余下来的钱都存进银行,为两个儿女上大学作好准备。

她给记者讲述,1996年,女儿考上了大学。开学前几天,她拿出几张存单让女儿去取钱准备学费。女儿按着存单上的地址去取钱,结果因为当时正值旧城改造,银行柜面搬迁,女儿取不到钱,眼看开学报到的日子临近,急得哭起来。朱阿姨感叹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好在后来我们打听到了那家银行搬迁的地址,赶在女儿上学前把钱取回来了。”

转眼到了本世纪初,朱阿姨的两个子女都已经大学毕业相继参加工作,她不用再为生活辛苦奔波,在家过起了清闲日子。两个子女每个月定时往她的银行卡里打钱,作为她的生活费。朱阿姨有两张银行卡,平时生活开销取一张上的钱来用,另一张卡存的都是“大钱”,以备不时之需,平常基本不动。两张银行卡“一动一静”,本应没有花钱的烦恼,没想到朱阿姨还是遇到了这么一件烦心事:2014年,朱阿姨80多岁的老母亲突发疾病住院急需用钱。她急匆匆地拿着那张存有“大钱”的银行卡去取钱,却怎么也记不住银行卡密码了。在柜员机上试了几次都显示密码错误,银行卡被“吞”后,懊恼至极的朱阿姨急得团团转,幸亏女儿及时赶到医院,用支付宝转账才解了燃眉之急。

自那以后,朱阿姨看到女儿女婿用手机付款很方便,心里很羡慕,却又嘴犟不愿意开口向他们“请教”。去年,儿子给她换了一款智能手机,并教会她用微信支付。自从学会了用手机支付,朱阿姨少了花钱的烦恼,随时都要向她的老姐妹分享用手机支付的心得:“现在出门不用带钱,揣个手机就行,坐公交、逛超市、菜市掏出手机随便刷,方便得很。”

新闻推荐

全市中职师生举行技能比武

(全媒体记者廖媛媛)11月18日,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技能大赛在市职校举行,遂宁市400名师生参与激烈的角逐。本届大赛师生同台...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