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用一年时间实现百年老院省重“零的突破” 省重专科建设折射“三观”变革

遂宁日报 2018-11-15 08:51 大字

2017年8月,消化内科成功创建市重;2018年9月,消化内科获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甲级)立项成功。

从市重成功创建到省重成功立项,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只用了一年时间,实现百年老院省重“零的突破”;从2个市级重点专科到7个市级重点专科,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只用了一年时间,形成了重点专科从独木到成林的格局。1个省重、7个市重的背后是医院“三观”的变革。

人才观变革

消化内科10名医生,高称4人、中称5人、初称1人,人才梯队构架科学合理;研究生7名,占七成,医生基本硕士化,其中3名医师赴欧研修,占三成;管理者中2人赴台研修。

科主任覃刚说:“我们占尽了医院人才战略的‘好处’,‘百人计划’科室搭上了,通过外引和内培研究生一年研究生增加3名,首批青年医师赴欧、管理者赴台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科室也搭上了。”

学科是医院之栋,人才是学科之魂。现在,消化内科全科人员坚持每天集体学习至少一个英语单词,双语(英语和汉语)交班畅通无阻。

一个学科的人才变革,正是医院人才变革的投影。

技术观变革

在省重立项评审中,评审专家对消化内科开展的技术点了赞。他们认为,不开刀治疗阑尾炎的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粪菌移植术、提升肠道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肠道支架安置术等一大批技术在全省先进之列。

与此同时,医院同行与老百姓对消化开展的好技术竖起了大拇指。如食道支架安置术、消化道狭窄球囊/探条扩张术食管异物取出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RCP相关诊疗技术。

“科室开展这么多好的技术,既有科室多年的积淀,更有医院发展技术强烈信号的引导。支持开展新技术,医院一直很‘大方’,从医院首届新技术大赛到全院科技创新项目PK,给所有学科、所有人都搭建了展示的舞台。”科室青年医师彭晨说。

肠镜下导丝法治疗阑尾出血,消化内科创全国首例,其学术论文《肠镜下导丝法治疗阑尾出血一例》入选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并作交流。

服务观变革

这一年,消化内科人文服务新增“四宝”。“一宝”是供病人取用的雨伞、吹风机。下雨了,病人家属需要回家,医院不想他们在雨里奔跑,全身淋湿,于是准备了雨伞为他们遮风挡雨;病人住院期间洗了头湿淋淋的,医院准备了吹风机,希望他们感受到家的方便。

“二宝”是带了帘的肠镜检查裤。肠镜检查时,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尊严。

“三宝”是表达感受的图片交流卡。让沟通不便的患者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沟通无障碍,让病人直观知道注意事项,于是医院有了文字+配图的交流卡。

“四宝”是就餐小桌子。希望病人和家属能坐在床上舒服地吃饭。

从医院“当一回病人体验活动”到“请多看我一眼”的医务工作者行为规范,再到落实“查讲提”而开展的“查定促”作风整治,从直饮水到有温度医院的打造,科室服务正是医院服务变革的缩影。

11月9日,59岁的张大爷在消化内科享受到德、意、中三国专家的联合会诊。医疗协作国际化,再创百年老院之先。

我们遇见了一种精神,叫敢为人先。(杨利)

新闻推荐

拆除取水点周边农房,疏浚河道加装监控遂宁安居:让百姓吃上放心水

拆除取水点周边农房,疏浚河道加装监控遂宁安居区红岩子取水点。“水源地的饮用取水更清冽了,河道也被整治得非常好,城区...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