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医院急诊科“搬家”啦! 绿色通道更顺畅急救服务更优质

遂宁日报 2018-10-31 08:33 大字

急诊患者入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全力抢救走进市中医院天峰街院区,装修升级的一号大楼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位于一楼大厅东南角的急诊科,也于近日搬了过来。目前,该科室已正常工作,到处呈现着有条不紊的美好景象。

“新”环境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走进急诊科,以往嘈杂拥挤的场面不复存在。宽敞的急诊室内,整齐地放置着椅子,患者三三两两地坐着。抢救室、监护室、治疗室、外科清创室、注射室、教研室等急诊科室一字排开。科室内部,信息系统、一键呼叫系统配备齐全。穿过急诊科室,一条相对封闭的医疗通道进一步净化了急诊环境。抢救室内,每一张急救床位前都配置了心电监护仪。同时,还新增了独立的复苏室,用于及时抢救极危重症患者。

对于急诊科的升级,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谭彧深有感触:“在搬迁之前,科室制定了合理而又科学的搬迁计划,做到未雨绸缪。大到临时科室区域环境的布局,综合考虑患者观察治疗与抢救的空间布局及相关设备安放的最合理化,存放物品的环境要求,相关物品消毒质量要求,空气消毒质量要求;小到每一张床的摆放、床之间的间隔,每一个物品的标识,甚至是一张凳子、一个宣传栏、一个垃圾桶、一支体温计都囊括其中,就是为了让患者能在新环境中感受到属于市中医院的‘心意’”。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陈大姐,她对急诊科的新环境给予了高度赞扬。“现在急诊科宽敞多了,又干净整洁,不仅医生技术过硬,环境也给力,赞!”

“新”管理专业技能要过关

除了环境的提升,在科室管理方面谭彧也是创新了方法,例如上班时间提前。

每天早上8点不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整理着装、消毒、检查设备……急诊科护士长杨巧玲一丝不苟的做着自己的工作,除常规工作外,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还“身兼数职”,或是“老师”,或是“监督员”,或是志愿者。

原来,急诊科依托急救专业技术,为全院临床、医技、机关、后勤等职工进行了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急救法、气管插管技术等内容的急救培训,使全院工作人员的抢救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每天下午科室都会进行技能培训,由主任牵头、护士长监督,全面提升技能水平;急诊科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场所,进行数十场次的急救知识普及工作,手把手地为市民教授急救常识,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想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首先必须得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才能让患者真正满意!”谭彧如是说。作为科室主任,谭彧以身作则,曾多次到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传授急救知识。

“新”期望急救服务更优质

为了急诊科的搬迁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已经数不清多少日夜,急诊科工作人员及涉及到的相关行政科室工作人员离开医院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但仍然坚持不苟,力求把各个区域都设计好,部署好搬迁的细节,只为将对患者的影响减轻至最低。

目前,急诊科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但医院正面临着“三甲”复评的工作,科室人员丝毫不敢懈怠,继续用一颗沉着的心努力做好工作的每个环节,以饱满的姿态迎接“三甲”专家们的评审。(全媒体记者周雪梅)

新闻推荐

夜游仁里主题光影秀 绽放秋夜最美光彩

10月28日晚,河东新区仁里古镇上演光影秀全媒体记者钟敏摄光影秀现场游客如织全媒体记者钟敏摄草坪音乐会保利养生谷花...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