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艺术融入 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龙塘小学吕明宽

遂宁日报 2018-10-09 08:14 大字

一堂课的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堂课的成败。把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老师的艺术修养很重要。

从教几十年来,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得有失,有过困惑,有过思考,在思考中摸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较枯燥乏味,不是读就是写,不是讲就是记,淡化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造成了师生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还记得我上小学时就经常在语文课堂上“溜号”或困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小孩子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艺术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何况,这样做在教孩子们学好语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识,熏陶了他们的艺术修养。为此,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巧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联想空间,带来巨大的感染力,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元素,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或用轻音乐导入课堂,或在洪亮的歌声中结束新课,这样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在教学《静夜思》这一课中,我教学生改读为唱,使学生在歌声中想象情景,脑海里勾勒出在寒冷的季节里,诗人看见皎洁的月光,先以为是地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此时,月亮从天上,月光在地下,双双唤起他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牵,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这样就能体会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安排美术加深直观认识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对于文字功底不深的小学生来说,读起来干巴巴的,教师讲起来也比较费劲。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观看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绘画,变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月光曲》这一课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所理解的“月光曲”描绘出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再对比课文插图,寻找自己所画的图与课文插图有何异同。然后对照课文内容进行点拨,这样图文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月光曲”创作过程的直观认识把握住这一课的主题,体会到灵感在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位置。

三、即兴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孩子有表演天赋,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点做文章,会使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调动得更充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中,我让孩子分角色进行了表演,学生们兴趣盎然,早早做好了课前准备,表演时惟妙惟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表演,沙俄时期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和他们高尚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课前准备表演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工作,促使孩子们提前预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可见,课堂的内容如果换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将会更地深刻留在学生脑海。

当然,能融入课堂的艺术形式还有很多,诸如快板、相声、评书、戏曲等等,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至于采用哪一种形式,要看课文内容的需要和老师们的艺术功底了。

教育呼吁创新,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加强语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联系,把读与唱、画、演等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新闻推荐

遂宁市“大气十条”获省“优秀”考核等级认定

(全媒体记者范晶)记者日前获悉,遂宁市已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十条”)工作任务,并获得省上“优秀”考核等级认定...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