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欢:在田间地头奏响青春之歌
整日与水稻打交道的奉欢绿油油的秧苗迎风摇曳,瓜苗上的西瓜已有拳头大小,田埂上几只鸡鸭在草丛里面觅食……这是近日安居区石洞镇亭子坝村奉光荣家庭农场外的景象。作为农场对外营销的负责人,奉欢一早便和父亲奉光荣出门了。
直到今年,这位从西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的80后女大学生,在这里已经扎根4个年头了。自从2014年与父亲创办了家庭农场,从未种过地的奉欢开始了整日与水稻打交道的生活。科学测绘可种植土地、详细记录水稻生长过程、天南地北参加展会……在广袤的农村,奉欢用青春践行着做绿色食品的承诺。
父亲的经历是奋斗的心灵鸡汤
6月16日,奉欢代表农场与安居区莲花乡真武山村和上沟村签订合作协议,两村分别将2017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支持的1.257万元补助资金投入农场,每年进行分红,而这两笔资金将用于农场新型农机的购买。
“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好,给村里的分红也要按时打过去。”面对着父亲的叮嘱,奉欢连连点头。
2014年,奉欢父女俩在亭子坝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办起了家庭农场。
为了和村民签订流转协议,她和父亲挨家挨户上门协商。为了找人插秧,她和父亲每天早上开车将从东禅镇燕窝村召集的工人拉到亭子坝村。
在通往亭子坝村的路上,奉光容给女儿讲起了过去学农机拜师被人拒之门外,却又硬着头皮“蹭课”而渐渐熟练掌握各种农机的经历。父亲的故事让奉欢一步步坚定了做农业的决心。
做执着的绿色生产者
几年发展下来,奉光荣家庭农场的核心区仅仅扩大到500亩。即使未来,奉欢也不打算过度扩大规模。她说:“从一开始做农业,我们想做的就是绿色农业。不做大而做精,这是我和父亲一致的理念。”
为了种出绿色大米,不会种地的父女俩刚开始只能对比着节气来安排农事。父亲在田间作业,奉欢便拿着纸笔一点一滴记录田里的变化。2015年,农场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采用学校提供的优质水稻种子和插秧技术。当年,粮食的产量有了很大提升,奉欢也学到了更多种植技术。
如今,在农场的稻田里随处可见杀虫灯。“有了它们,不仅可以防止病虫害,还可减少生物农药的使用。”说起水稻种植的注意事项,奉欢俨然成了一名专家。
今年,奉欢提交了绿色食品的认证材料。她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我们的大米就是有身份的绿色食品了。”
“亭子坝大米”销往全国各地
2015年,奉欢参加了安居区农特产品的展销会,那是她第一次对外推销自家的大米。
虽然没有包装、没有品牌,但奉欢却对自家大米充满了信心。她将大米定价3.5元一斤,高于市场普通大米的价格。经过比较,消费者争相购买。几天时间便售出2吨大米。第一次参展的热销,增强了奉欢的信心,她开始主动上门推销大米。
然而,没有知名度的大米并没有被所有人认可。“你的大米有东北大米好吗”“你这大米我都没听说过”……在连续几次到学校的推销被拒绝后,奉欢开始思考如何给大米贴上市场认可的“标签”。
2016年,奉欢注册“亭子坝大米”,用作自己的大米品牌,并设计了包装,将绿色理念融入到其中。此外,农场还成功加入“遂宁鲜”协会,使用“遂宁鲜”区域公共品牌。产品质量得到认可的同时,奉欢开始在部门的组织下走南闯北参加展会,提高产品知名度。随着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亭子坝大米”被销往全国各地。
(全媒体记者颜朝辉)
新闻推荐
市民许玉法遂宁市不少公共场所标识存在“标而不识”的问题,如标识指示功能不到位、中英文对译混乱、出现错别字、标错方向...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