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华村不脱贫 我就不走” “第一书记”曾忠强深情留任带领喜华村脱贫记
喜华村大力发展田藕产业3月的农村,已经开始了春耕的忙碌。
“强哥,看你这架势今年又准备整几亩谷子哦!”3月14日,看着田间忙碌的村民,安居区磨溪镇喜华村“第一书记”曾忠强热情地与他们打着招呼,今年是他到喜华村的第四年,他和村里人早已成了“老熟人”。
去年,喜华村顺利实现脱贫,摘掉了“穷帽”。曾忠强也实现了对喜华村的承诺:只要农村、农民需要,我都会义无反顾地留下,直到喜华村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一天。
承诺
“没有带领老百姓脱贫,我就不走”
“真的贫困,没有任何产业,没有道路,全村年轻人都难得找到几个。”说起刚到村上的情景,曾忠强直摆手。喜华村位于磨溪镇西北部,交通闭塞,基础薄弱,是周边出了名的贫困村。
2015年9月,曾忠强从安居区林业局被选派到喜华村做“第一书记”。到村第一天,他就组织召开村干部动员会,并许下承诺:“只要农村、农民需要,我都会义无反顾地留下,直到喜华村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一天。”
自此,曾忠强在喜华村脱贫奔康路上坚定地迈开了步伐。
脱贫之路怎么走?曾忠强的第一个选择是修路,“只有路通了,产业才引得进来,产品也才出得去。”2015-2017年,喜华村打通了与外界连通的主道路,并实现了水泥路院院通,通行里程达10余公里,为全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行动
“我们一家人都上阵,坚决要脱贫”
随着村道路一步步贯通,曾忠强开始思考村集体产业发展。
经过多方考察,曾忠强牵头引回了香桂、优质稻和反季节大棚田藕产业。一开始,产业推进却遇到了难题,他说:“刚到村上,大家相互还不熟悉,工作确实难做。”
要推进产业,必须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这时候,有居民委员会工作经验的妻子给了曾忠强莫大帮助。
曾忠强到村不久,妻子也随他来到村上,村办公室不到10平米的房间成了他们的“家”。本来只是打下手、帮着做饭的妻子,却担起了“交流”的任务。曾忠强说:“她跟人沟通交流很有一套,聊着聊着就把对方工作做通了。”
有了妻子的助力,曾忠强干起活来如虎添翼。在解决了全村大部分人思想工作后,曾忠强盯准了几户“困难户”。村民郑忠林工作不好做,曾忠强就一早一晚跑到他家里去做工作、讲政策。看着这么执着的曾忠强,郑忠林开始支持产业工作,全村的产业终于得以落地实施。
如今,曾忠强已经成为全村的“人气王”,妻子也成了村里的“售货员”,村里的土特产从她手上走出山沟,走向市场。3年间,她帮助全村卖出了4万多元的土特产品。
2016年,刚刚毕业的女儿曾诚也在父亲带动下走上了脱贫攻坚一线,“扎根”在不远处的文星村。
至此,曾忠强一家三口全部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
心声
“这个地方我是真的舍不得”
如今的喜华村已经褪去了往日的贫困,正朝着致富奔康的道路奋进。2017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8000多元,村集体收入达5万余元,全村完成脱贫73户247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2%下降为0.44%。
看着喜华村越变越好,曾忠强的内心却“矛盾”起来,“下派任务已经完成,但这个地方我是真舍不得了。”3年多时间,曾忠强跑遍了村里每一个角落,熟悉了每家每户。在他心里,这里已成为他的“家”。他早已下定决心,干到2020年喜华村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国家验收那一天。
近来,由于工作需要,曾忠强还得兼顾横山镇构树产业的指导,两头跑成了常事,但喜华村的发展他依旧放在心上:去年新栽的500亩香桂需要管护,新引进的蘑菇基地、特种养虾基地要扎实推进……
曾忠强在喜华村已经第四个年头,各个产业的发展早已规划成熟,只待秋季收获。这几天,妻子又收到了来自城里的订单,高兴不已。曾忠强一家的喜悦正映衬着喜华村的脱贫奔康路。
(全媒体记者陈醒)
新闻推荐
走在船山区唐家乡周家沟村,一条条平整开阔的水泥路从村头连着村尾,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曾经,出行难、发展难、生活难,让周家沟村打上了贫困的烙印。如今,水...
遂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遂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