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人工肝新技术 市中医院成功治疗全市首例肝功能衰竭患者
扫一扫轻松享受预约挂号 关注一下健康科普送给您 重症医学科主任朱静指导护理人员连接DPMAS1月30日晚上,对于遂宁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与外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晚。
这一晚他们通力合作,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人工肝新技术治疗一例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生命体征平稳。该例手术的成功完成,填补了遂宁市医疗系统无人工肝支持技术的空白,提升了遂宁市救治重症肝炎、肝衰竭的水平和能力,更是坚定了医院不断探索新技术的信心。
DPMAS人工肝技术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疗风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胆红素经肝细胞作用后由肠道和肾排出。肝衰竭患者由于其肝脏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损害,出现胆红素排泄障碍,造成血中胆红素含量不断增高,从而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损害不断加重,机体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因此防止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对组织细胞的进一步损害是治疗的首要目标。
“医院与时俱进开展医疗新技术:DPMAS治疗模式才写入于2016年4月出版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市中医院外科主任杜尖表示,DPMAS治疗模式不仅能够特异性地吸附胆红素,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清除炎性介质,不消耗血浆;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3年精心筹备
填补遂宁市人工肝支持技术空白
“肝衰竭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及早进行人工肝治疗,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医院抢救危重病人有效的方法。”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静表示,人工肝技术又叫做“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原理就是将病人的血液通过体外装置循环,祛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补充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后再回输病人体内,这种方式可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为患者赢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人工肝技术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等,DPAMS是一种新的组合治疗模式,该项新技术在重型肝炎、肝性脑病、肝衰竭、伴有黄疸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该项新技术今后将给更多危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谈到该技术的引进,朱静和杜尖两位主任感慨良多。2014年,医院引进血液透析新技术,3年内治疗了近万人;通过不断派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2017年8月,医院有了开展持续血液净化的技术,为20余名患者送去了健康。在这期间,如果有危重患者需要进行人工肝技术治疗,医院只能将其转入上级医院。
如何解决这样的窘境,如何填补人工肝技术的空缺?3年来,重症医学科不断派送医护人员到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学习人工肝技术;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院内交流学习,一次又一次的累计新技术的知识,为手术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基础。“仅仅是学习还不够,还必须熟练操作。”朱静说,为了让护理人员熟练每一个步骤,科室还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必须到透析室轮训。
重症医学科简介
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8年3月,为综合ICU,实行中西医结合多科协作的诊疗方式,辩证论治,注重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专业过硬的医疗队伍:专业定科医生8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硕士研究生1名。市重症医学专委会2人,省中医药重症专委会委员1人,省中医药重症质控中心委员1人;拥有26名专业护理团队。
先进的急救设备:远程中心监护站、德国dragger、西门子、美国鸟牌等多功能呼吸机14台、GE除颤起搏仪、输液泵5台、微量注射泵17台、心电图机2台、多功能监护仪等。病房配有双套中心供氧装置,双套供电系统,中心吸引,先进的桥塔,患者传呼系统,Lis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中央空调。重症监护病房有直达CT室,MRI室,手术室的专用电梯,为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外科简介
遂宁市中医院外科于1985年医院建立独立建科。在老、中、青三代专家的指导下,科室技术实力日趋增强,相关医疗设备日趋完善,目前科研、教学及医疗业务水平居于全市领先地位,形成医、教、研一体的二级临床科室。
科室具有完备的人员梯队,现有医生9人,护士12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科室开放床位100张,均配有独立卫生间、中央空调及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设备。下辖肝胆、胃肠、内分泌、血管、胸外、医学美容等数个三级临床专业。
(全媒体记者周雪梅)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周雪梅)2月6日下午,船山区妇幼保健院组织召开2017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会上,医院班子成员进行了年度述职,并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2017年,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真抓...
遂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遂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