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字号”中医药产业驶向快车道
在第十八届西博会上,以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产业为主题的四川中医药展区吸引众多目光。图片由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
近日,遂宁市大英县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中医师的带领下,学习辨认常见的中草药。刘昌松 摄
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道地药材种植正在各地展开。图为巴中市巴州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图片由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供
9月23日-24日,四川成都。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川澳合作会议第二次会议相继召开。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签署《中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贸易互联互通。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也表示,希望川澳两地在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海外市场等方面加强合作。
加强交流合作,让四川的中医药产业发挥更大潜能,是四川推进中医药尤其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模式,是四川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的重要举措之一。”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表示,“川字号”中医药产业正驶向快车道。□王文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小宏
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产业产值却不靠前,怎么办?
A
政策引领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然而,一个现实摆在面前,中药材资源如此丰富,四川中医药产业的产值在全国却并不靠前。怎么办?
近年来,全力推进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从2015年起,四川省成立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中药材产业纳入确定的7个优先发展千亿级产业之一,将中医药产业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启动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基地“三个一批”建设,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提升川药品牌。
2019年,四川创新提出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的“四川模式”,提出推进“中医药+旅游”,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为中医药产业化的提档升级装上“引擎”。
202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其中,《方案》就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重点扶持一批全省中药材重点种植产业区,培育3-5个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市,重点培育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1-2个,打造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2家,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2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产业链综合产值1400亿元以上。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中药材散种,既不能保证品质也不能保证收益,怎么办?
B
模式升级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9月16日,位于巴中市巴州区的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中药材枳壳长势喜人。“打算明年再包5亩地种枳壳,效益确实可观。”67岁的巴州区大和乡村民张炳真高兴地说,此前,他已将自己9亩土地流转给园区,还在园区务工,每年有2万元的收入。
“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过去,中药材大多都是农户散种,既不能保证药材品质,也不能保证农户的收益。”巴中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邹理告诉记者,巴中采取“龙头药企+基地”“龙头药企+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点线结合适度规模发展中药材,已规范化种植丹参、芍药、枳壳等中药材70万亩,位居全省第二位。同时,巴州区七彩世界中医药博览园已成为当地有名的休闲场所,中药种植与文化、休闲、康养的有机结合,让中医药在更大空间发挥作用。
与巴中相邻的达州市,达川区全区种植乌梅10万亩,年产1.8万吨,达川区乌梅现代特色农业园区里,乌梅的规范化种植面积也超过万亩。除药用外,当地还成功开发出乌梅酒、饮料、食品等系列产品,乌梅园也被打造成康养中心。据了解,仅达川区的中药材年产值就达5亿元。
乌梅产业园这样的模式在全省各地并不鲜见。
“目前,我们拥有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700余种,中药配方颗粒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四川新绿色药业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孙纪元告诉记者,已建立了十余个川产道地药材GAP生产基地,包括川芎、川贝母、川白芷、金银花、赶黄草等药材基地共计10万余亩,为配方颗粒的生产提供优质原材料。同时,建立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到饮片GMP生产、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和标准化生产及临床用药的现代化调剂的全产业链经营和质量管控体系。
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从各个环节入手,全力打造良性的发展环境。
在资源保护利用上,组织川产道地中药材的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在川药质量提升上,实施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建立道地单品种药材的“两体系、三标准、五规范”。给予专项资金1600万元,将彭州、大邑、三台、兴文等16个县纳入全省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在基地规范化建设上,全省建设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7个,其中三台麦冬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为打造“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优质基地”,还首批确定立项重点企业8个、重点中成药品种6个、重点中药饮片品种7种、重点中药材种植基地24个。按照“一企一策、一品一策、一基(地)一策”原则制定了扶持政策包,协同相关部门合力推进。项目实施以来,已培育百裕制药“银杏内酯注射液”、好医生“康复新液”等单品种销售达10亿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2个,重点基地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销售达3亿元。培育了好医生、新绿色、新荷花、川药投等一大批重点中医药企业,全省规上中药饮片企业127户、中成药企业81户。
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持续推动力,靠什么?
C
创新驱动“走出去”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再过几个月,位于彭州市的天府中药城孵化园主体工程就将竣工。管委会副主任田国辉告诉记者,中药城围绕中医药研发、中医药产教、中医药智造、科技创新服务四大赛道,集聚一批创新平台、高等院校、中医药科技孵化中心,形成平台化、开放式的高品质科创空间。目前,已招引11家企业入园。
在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一直贯穿始终。
今年,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四川省中医药研发分险基金设立方案》,首期规模为3000万元。组织专家编制《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填补了四川省缺乏中药材整体规划的空白,为各地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科学支撑。
创新不止于此。“走出去”,转变传统思维,为四川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2018年11月,川港就中医药达成合作协议,以产业为纽带,加强在中医药信息、科研、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合作成为重要内容。
2020年2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与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开展的“抗病毒中药活性成分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被列为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今年底,还将联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举办“中药境外注册及质量标准研究培训班”,推进中药境外注册工作,探索川药发展新路径。
2020年5月,川渝签订“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将结合两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建设川渝中药材产业经济带,建设以产业化、规范化为特色的川渝中药材产业集群,实现中药材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川字号”名优中药,四川省还主动出击,分别在重庆、山东济南、吉林长春等地举办了主题为“本草四川 康养天府”的四川省中医药推介会,扩大四川中药企业与省外中医医疗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一个个新产品、新项目研发成功。新绿色药业公司改变传统中药模式,投资研发了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发药机,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第六代全自动发药机。好医生药业集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附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全球首个昆虫类中药材(美洲大蠊)GAP工厂化养殖基地,首次进行了国内药用昆虫全基因组和转录组研究,打造“ABB+CN”互联网模式。
2021年9月,位于第十八届西博会3号馆内的四川中医药主题展,人潮涌动。展馆内数十个“川字号”中药材、中成药、由道地中药材开发出的饮品、牙膏、化妆品等衍生品,吸引着来自海内外与会人士的目光。“四川中医药资源得天独厚,产业发展后劲十足,未来可期。”参观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政策的强力支撑、完善的配套服务、优良的发展环境……“川字号”中医药产业正呈现勃勃生机。2020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达819万亩、产量336.4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2021年1-5月,中药产业营收219.9亿元。截至2021年6月10日,成都关区出口中药材808.8吨、销售额5158.9万元,同比增长27.7%和15.7%,出口品种主要有冬虫夏草、党参、半夏、羌活、贝母、当归、麦冬等。上半年引进签约省外投资的重点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7个,投资总额26.86亿元。
新闻推荐
蓝图变实景 大美大英新画卷徐徐展开 大英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综述
大英县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配套设施,崭新的大英县旅游服务中心让人宾至如归。周一帆摄丝路奇幻城。周一帆摄大英县卓筒井。张...
大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大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