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战疫的90后

遂宁日报 2020-02-25 06:46 大字

编者按

战“疫”一线,众志成城。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在遂宁,有这样一群可爱的90后:他们或是医护人员,忙碌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线;或作为网格员,为社区疫情防控当好“守门人”;或是电力职工,奔波在抗疫保供最前沿……

面对疫情,他们走出自己温暖的小家庭,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来到战“疫”一线。这些年轻的身影,令我们动容——遂宁的小萌新,你们在“疫”线的样子,真美,真帅!

主动请缨上“战场”

“我是护士,这是我的使命”

人物:遂宁市中心医院护士邹茂年龄:25岁

2月21日下午,遂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护士邹茂熟练穿上防护服,走进疑似患者病房。

和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慌乱相比,邹茂现在已经能轻松“驾驭”防护服了。“第一次穿防护服时,生怕哪个步骤出错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前前后后花了20几分钟,现在最多10分钟就可以穿戴整齐。”

25岁的邹茂原本是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普通病房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市中心医院征集医护人员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邹茂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邹茂的决定得到丈夫支持,却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我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我是护士,这是我的使命。”不顾父母反对,邹茂毅然成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团队的一员。

穿上防护服后,每个动作、姿势都显得笨拙。平时很简单的一个护理操作,此刻都那么艰难、那么别扭。由于病房的特殊性,保洁阿姨无法进入。除了对病人进行日常护理,邹茂还要打扫病房卫生以及消毒等,工作量比平时大很多。

“为了节约防护服,值班的6个小时内不能吃饭、喝水、上卫生间,全身湿透、满脸压痕成了常态。”邹茂说,苦是真苦,但和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比起来,她们这点苦不算什么。“最久的一次我穿了7个多小时防护服,工作结束脱下防护服感觉真的很轻松。但我并不后悔穿上这身‘战服’,站上‘战场’。”

工作再累,邹茂也没有叫过苦。但说起两个宝宝,她的声音几度哽咽。两个孩子,一个2岁,一个1岁。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后,邹茂就一次也没有见过他们。

“等战斗结束,我再好好陪他们,告诉他们妈妈也是一名‘战士’。”邹茂说。

防疫保供在行动

他用青春“电”亮“疫”线

人物:明星电力船山供电分公司新桥供电所副所长杨洁年龄:29岁

“收到,马上过来进行勘探。”1月26日(正月初二),正在值守保电一线的明星电力船山供电分公司新桥供电所副所长杨洁接到供电紧急通知。

需要紧急供电的是新桥镇返乡村民刘小凤。因为长期外出打工,家中没有安装电力供应设备。返乡后的刘小凤原本居住在亲戚家,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减少居民之间串门、聚餐等,必须马上为其通电,保障日常生活所需。

“疫情面前,特事特办。”抵达刘小凤家后,杨洁与同事对供电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及时制定供电计划,仅一天时间就让刘小凤家通上了电。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杨洁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从正月初一至今,一直奋战在防疫保电一线。

开展公用线路巡视检查,及时排查缺陷、隐患并闭环整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主动作为,对辖区内疫情监测医院及防疫重点企业开展重点巡视,确保关键部门可靠用电……截至目前,杨洁已组织开展防疫保供巡视检查30余次,巡视线路约80余公里;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用电故障,解决群众用电困难1户,参与完成用户室内电力故障处理50余起。

作为船山公司团支部书记,杨洁积极组织公司青年员工组成突击队,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

“疫情防控,年轻人应该担起更多责任。”除了电力保供,杨洁还积极响应团市委和明星电力公司团委号召,利用轮休时间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到大东街卡点参加为行人量体温、检查出入证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风雨无阻宅急送

他把安心送到顾客手里

人物:遂宁邮政公司寄递事业部职工汪智年龄:21岁

“您好,您的快递已经过消毒处理,请放心查收。”2月21日,遂宁邮政公司寄递事业部95后职工汪智将一件快递送到市城区水都豪庭小区业主手里。

21岁的汪智从事快递投运已经两年多。对每个月休息4天的汪智来说,春节是难得的长假,他原本打算和家人外出旅行。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正月初三,汪智便回到工作岗位,当起疫情防控战中逆行的“宅急送”。

“以前每天投递量不到200个,现在每天300个左右。”汪智说,受疫情影响,许多快递公司都停止业务,而邮政快递业务增加了不少。同时,遂宁市各县(市、区)对小区进行封闭管理,投递由以前的集中投递改为单独投递,对快递员来说不仅降低了投递时效,也增加了负担。现在,汪智每次配送都要在小区门口逐个拨打电话通知取件,等待成了他的日常。以前每天8点上班,晚上6点就能收工。现在,汪智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点多。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寄递部员工每天到岗后必须测量体温并进行严格消毒,再对需要寄递的包裹进行消毒。

快递量增加,工作更加繁琐,但汪智却没有抱怨,“关键时刻,95后不能掉链子。我把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服务好了,就能换来更多人的安心居家,才能把疫情牢牢挡在门外。所以,累点不算什么。”

为抗疫推迟婚礼

她是最美“社区新娘”

人物:大英县人民法院干警陈怡萱年龄:28岁

“你好,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这段时间,佩戴红袖套、手持测温仪的大英县人民法院干警陈怡萱每天都准时出现在社区的值守点位,耐心帮助社区做好防疫工作。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此时的陈怡萱应该是最美的新娘。

今年春节,28岁的准新娘陈怡萱和准新郎周泉明早早筹备好婚礼,请帖也送到了亲戚朋友手中。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让陈怡萱意识到,如果此时举办婚礼将给大家带来潜在危险。

小两口一商量,立即作出决定:推迟举行婚礼。

而在此时,陈怡萱也收到消息,大英法院正安排一批干警到一线执勤。“我是共产党员,家人都支持我到一线去,请组织优先考虑我。”“褪下”婚纱,陈怡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战“疫”。

“老婆放心,酒店、婚庆这些后续问题我会处理好。等你凯旋,我一定给你一个完美的婚礼。”丈夫的鼓励与体谅让陈怡萱没了后顾之忧,义无反顾冲上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陈怡萱不仅负责大英法院财务上的票据审核、上报各种财务报表,作为一名党员、支委委员,她还要协助党支部书记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抓好支部组织生活会,严把组织生活质量关。

忙完这些,陈怡萱又转身投向防疫一线,奔走在法院、社区和街道之间,守住基层疫情防线。

陈怡萱还加入法院志愿服务队,当起社区“快递员”,帮助社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大包小包的物品将陈怡萱的双手勒出了红印,同事要帮她分担,她却笑笑说:“没得事,我是‘女汉子’。”

随着基层疫情防控力度加大,陈怡萱驻守社区的时候越来越多。有时候遇到没有通行证的老人言语粗鲁,陈怡萱依然笑容满面、耐心劝导。“这只是极个别人。你看嘛,刚进去的那个大妈还关心地问我有没有吃晚饭,特别可爱。”陈怡萱说。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明月。当记者问陈怡萱什么时候办婚礼,当最美丽新娘时,她笑了笑说:“我现在不就是‘社区新娘’吗?”

大学生志愿者

他为家乡抗疫出力

人物: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王鑫年龄:23岁

“爷爷,请你在这里登记一下……”2月21日一大早,家住安居区东禅镇板凳垭村的王鑫来到村口的疫情防控卡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3岁的王鑫是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如果不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此刻的王鑫应该在成都一家公司实习。

实习推迟,王鑫只能待在家中。看到村干部每天都在为疫情防控来回奔波,王鑫萌生了当志愿者的想法,“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虽不能像医护人员、武警战士那样冲在前线,但还是可以为家乡做点事情。”

王鑫的决定并没有得到父母支持。他们觉得外面来往的人太多、危险。经过王鑫的“软磨硬泡”,他们终于妥协,但告诉他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每天早上7点半,王鑫都准时来到板凳垭村疫情防控卡点,对进出的本村人员进行相关信息登记,提醒大家戴口罩,落实他们进出时间、出村原因,对外来车辆和人员进行劝离。这样的工作一直要持续到下午5点半。

“一开始有些村民对我的工作不理解,偶尔还会吼我。”王鑫说,遇到这样的事还是觉得有点委屈,但他没有气馁,耐心给村民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王鑫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那天,一位奶奶专门走过来说,小伙子,辛苦了,我要为你点个赞。那一刻,我挺自豪,心也暖暖的。”王鑫说,现在乡亲们进出都会主动停下来进行登记,还会给他送水,关心他冷不冷,叫他上家里吃午饭。“大家的信任和理解,让我觉得每天在这里像在家一样。”王鑫欣慰地说。

阻断疫情传染源

他是“三无”小区守门人

人物:船山区南津路街道凯东社区居委会网格员冯春年龄:25岁

2月21日中午,船山区凯东路234号,一名2月17日从成都回来还处在隔离期的居民周春焦急地抱着女儿跑到小区门口。

“怎么了?”正在执勤的南津路街道凯东社区居委会90后网格员冯春立马看出情况不对:一直很配合隔离工作的周春怎么突然下楼了?

“我女儿摔倒了,伤了手杆(臂),怎么办嘛?”周春心急如焚,怀里的女儿表情痛苦、不停在哭。

“莫着急,我陪你们一起去医院!”冯春一边护送周春和女儿去医院,一边联系社区居委会和医院做好隔离措施。直到周春的女儿在医院包扎完毕,冯春才跟着一起返回小区。

为积极应对疫情,阻断传染源,遂宁市各县(市、区)相继实行封闭式管理。但不少无物业、无人防、无物防的“三无”小区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凯东路234号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小区,有5栋楼180户,常住人口523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小区里还有10余户卖粮油的商户和副食店。“我年轻,让我去!”90后的冯春主动请缨,到凯东路234号当起“守门人”。

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冯春都风雨无阻出现在小区门口: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掌握人员动向、做好排查登记、避免人群聚集、上门为小区居家隔离的返遂人员测量体温、代买生活用品……

“我是年轻党员,关键时刻必须在一线。”1月23日开始,冯春每天和社区工作人员、其他网格员一起,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泡面、盒饭是他们的主餐,“不能出门”“做好隔离”“戴好口罩”是他们的口头禅。对冯春来说,不让小区出现一例感染患者,就是他这个“守门人”最大的心愿。

■方成林全媒体记者范晶陈醒周厚均

新闻推荐

遂宁市农村防疫防控全面升级 封闭式管理24小时值守

实施封闭式管理,非本村组车辆不得入内农村防疫实施封闭式管理、全村只留一个应急出口、非本村组车辆不得入内,严格实行一户...

大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大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