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化+”型村庄 传习“卓筒井记忆”

遂宁日报 2018-09-14 09:48 大字

春耕 夏耘 秋会 冬礼挖掘井盐文化内涵——挖掘村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内涵进行开发

保护传承非遗技艺——提高传统匠人待遇,吸引匠人留村,加强对制盐技艺的传习

促进乡村文旅融合——以文化资源为内涵,以产业资源为引导,以旅游业态为载体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设立文化站,激励村民参与文化建设,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打造井盐文化品牌——将卓筒井文化打造成为品牌,开发相关文化产品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延长文化产业链,鼓励老旧建筑改造为文创基地

【获奖理由】

《传习之路——基于井盐文化价值活化的关昌村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设计》方案针对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关昌村,按照“播种”“培蕴”“生衍”“承延”的四个篇章,从文化传承与村庄发展的矛盾入手,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研讨了“文化复兴+村落振兴+空间活化”的“文化+”型村庄规划的模式。方案通过梳理卓筒井盐文化内涵衍生与工艺流程演变的关系,认为卓筒井是川盐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比大英地区与自贡地区盐业发展模式的异同,提出结合盐业博物馆构建遂宁卓筒井特色小镇的设想;通过分析规划场地要素和居民发展意愿,确定将关昌村内各种盐井文化要素与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采用“研学游——参与乡村生活、学习盐业技艺”的方式,传习“卓筒井记忆”。

方案结合原有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建筑组合特征,以体验式游览路线为串联,将旅游建筑组团与传统民居建筑组团分别沿Y字形沟谷边沿,按照组团式相间布置,以此形成原住民与游客共处的原态村落空间,利于传授制盐、用盐等一序列盐文化技艺;体验式旅游建筑组团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功能要素进行空间安排,适量新建;传统民居建筑组团按照原有空间形态,满足农业(种植业)生产和旅游服务要求,局部更新;在具体建筑改造方案中,以一字型、L型、U型建筑空间改造为示意,既体现遂宁传统建筑空间的组合模式,又满足新兴产业功能的植入要求,并适度引入绿色乡土建造技术。

该方案图面表达丰富,以体验式旅游活动为导向,能够紧密结合当地资源本底,组团式发展模式利于渐进式推进建设工作。

【问题分析】

大英县卓筒井小口径深钻盐井始于北宋,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的绳式冲击法(顿钻)勘探技术,更是现代石油勘探技术的起源。现在卓筒井遗迹就分布于大英县卓筒井镇关昌村等七个村落。2006年6月,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3月,卓筒井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遂宁市唯一具有双遗产标志的文物保护单位。

根植于历史悠久的井盐文化,大英县卓筒井镇关昌村近几年发展迅速,当同样面临诸多困境,文化传承与村庄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非遗技艺流失,技艺流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在乡村旅游方面,关昌村虽算初尝甜头,却仍动力不足,卓筒井文化遗址年久未用,开发较弱;同时,村庄特色总体较弱,存在“千村一面”的发展问题,且乡土环境受到侵蚀,总体风貌不佳。

对此,参赛团队深入梳理了关昌村卓筒井盐文化的内涵衍生和技艺演变,综合考量其区域关系、发展条件、场地要素、村民意愿等要素,并对比了自贡盐业发展模式的异同,总结认为:卓筒井制盐技艺是川盐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取代性,其文化内涵应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到村落保护和开发的方方面面,其工艺的演变与工艺的制作流程应得到传承,将其作为文化种子,向我国各地传播井盐传统技艺。

在方案中,参赛团队为关昌村提出了“文化+”型村庄规划思路。

【文化策略】

把卓筒井盐文化与传统技艺、本土民居、文学艺术、民俗传说、美食养生的内涵相结合,实现村庄文化内向和外向的双向激活,一方面把盐文化渗透进村民生活的业、居、娱、礼、食等方面,提升村民文化自信;一方面开发从知、触、视、听、食等方面将盐文化融入体验式旅游,提高村庄文化影响力。线上打造文化品牌APP、网页,线下开发周边产品、体验班。

在传统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植入山水养生、田园体验、技艺学习等体验项目;在传统单线观光式旅游线路中策划植入文化体验点,丰富线路活动。

【产业策略】

产业链延伸促进区域联动

打造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发展餐饮、度假、交通、商品、观光、娱乐等产业,形成“盐业学习、盐业体验、盐业展览”+“农业种植、院落生产、田园体验”+“民俗活动、美食养生、休闲住宿”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景区、服务等资源联动、

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多元融合

搭建包含产品供应、产品购买、线上交易、生活服务、生产服务的信息平台;除了由当地政府主导发展产业,还需吸引社会资本、创客、企业家等进入,促进各类群体的多元融合,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

【营建策略】

风貌协调

村落建筑沿用传统夯土风貌,并对破损建筑、倒塌房屋、砖混建筑实施风貌整体协调改造。

本土营建

建造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本土材料以及传统夯土制造工艺进行整体营建。

空间营造

通过对建筑空间进行一系列营造手法,进行空间链接、限定等手段,丰富人群居民场所体验。

生态节能

在村落建筑中引入地源热泵、雨水收集、可持续灌溉、雨水花园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提高自然能量利用,使乡村生活经济舒适。

【环境策略】

梳理、联通整治现有水系,形成水网,打造丰富水体空间。形成“沟、渠、河、塘+生态排水浇灌+伴水而居+湿地”四大水系模式。

通过农田整理,接连成片,实现规模化生产;推行农林补种灌木,创造生物走廊,打造共享田园模式;形成“设施良田+鱼塘+花田+复合型农林塘互作”四大农田模式。

结合生态保育,加强植物配置,形成群落多样性;以生态景观被背景,组织经济生产和户外体验;形成“果林+田间林+林木培育+生态林”四大田野模式。

(全媒体记者刘佳佳)

新闻推荐

全国首届“绿点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专题解读① 传习之路 基于井盐文化价值活化的关昌村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设计

村庄定位“文化+”型村庄非遗技艺体验学习基地、文化传承型传统村落、川中乡村旅游目的地2号地块: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关...

大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