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2名中科院研究生走进大英

遂宁日报 2018-01-31 19:23 大字

双创工作研讨会 研究生给大英学子带来科普讲座 研究生展示科普作品 研究生在卓筒井遗址参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动力、以创业为基石,大力提升大英双创质效和科普氛围,1月23日,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集群来到大英,就大英的双创工作开展研讨,并为大英学子送上了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和活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战略,同时提出了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的要求,省委市委全会也对创业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英以此为指引,在县五届四次党代会也鲜明提出了城市创新战略,其中城市产业创新、科技平台创新、人才机制创新等成为重要支撑,分别以产业兴城、科技强城、人才创城等为抓手,并以科技创新厚植发展优势、引进人才夯实创新基础,致力提升三次产业的提升和创新。其中,“互联网+”“英才行动”“双创中心”等具体举措成为关键词。

“太伟大了!”“真的了不起”……当天上午,在研究所向银辉老师的带领下,22名研究生来到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遗址,参观了卓筒井的前世今生,并了解了整个工艺流程。“我们来做科普,卓筒井也科普了我们。”在遗址的老井旁,向银辉感触颇深,他叮嘱研究生们,要好好学习中国古人的智慧,让创新产品更能融入生活、造福百姓。

“有点卤鸡蛋的味道。”“好咸,还有泥土的芬芳。”在参观的同时,研究生们纷纷体验着卓筒井带给他们的惊喜,品盐卤、踩筒车、汲盐水、看工具……同时,他们提出了更多的猜想和疑问,但在大英县博物馆馆长蒋铭的解说下,都化为一个又一个的惊叹。

下午2点,向银辉为大英中学的学子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讲座,让学生们体验到了科学的神奇和宇宙的奥秘。毕业于清华大学、成都电子、重庆大学,现就读于中科院的五名研究生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学习方法和未来梦想。随后,同行的研究生们把他们精心制作的科普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品味。魔幻的光电效应、磁力与电力的转换、光线折射下的美丽……一个个神奇的实验展现着科技无尚的魔力。

下午5点,研究生双创工作研讨会在大英县“双创智造”产业孵化中心举行。大英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主任、大英县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克乐与研究生们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他说,大英县双创中心致力于为建设大英科技创新、科普教育新高地,将为所有优秀的研究生提供实践的阵地,并让其成为全县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中心坚持“供需对接、互利共赢”原则,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以产学研项目合作为纽带,为县域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大英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双创中心怎样推进大学生创业?”“科技成果怎样转化为项目推进?”“专利保护有哪些举措?”……研讨会上,研究们就关心的问题纷纷发问,陈克乐就相关问题一一解答,并向研究生们展示了大英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向银辉说,大英对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高度重视,全县的科普氛围浓厚、科技创新有力,也给研究生指明了以后的成长方向,中科院光电所将进一步加大与大英的对接,将更多的研究项目、优秀人才、创新成果输送到大英这片创业创新的沃土上来,为学生的成长、地方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他表示,下一步,还将针对大英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更加丰富的科普教程,点燃每一名学生的科技梦想。

据了解,通过前期的深度对接,2017年9月,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双创实践基地”正式落户大英。

(全媒体记者蒋亮)

新闻推荐

高新区2018年“三下乡”活动走进河边镇 送上“大礼包”惠民暖人心

高新区2018年“三下乡”活动现场本报讯(郭文丹文/图)1月25日,迎着料峭的寒风,一场文化、科技、卫生的饕餮盛宴在东汉说唱俑文化的发源地——高新区河边镇拉开序幕。实打实送文艺下基层,手把手向农民传...

大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